10.02 司馬懿的祖上原來是霸王項羽的一個“小弟”

一提到司馬懿,就不由得不讓人想到河內溫縣著名的司馬家族,以及司馬家族著名的8兄弟——

司馬“八達”: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司馬進,字惠達;司馬通,字雅達;司馬敏,字幼達


司馬懿的祖上原來是霸王項羽的一個“小弟”


三國最後的王者——“冢虎”司馬懿的成功並非空穴來風,在他之前,司馬家族就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從司馬懿的出山就可以看得出來。

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徵辟司馬懿,司馬懿都可以拒絕不來,最後還是在曹操的逼迫下,司馬懿才被迫就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為頂級謀士的諸葛亮卻無人問津,最後只有投奔了窮困的劉備。除去個人能力不說,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司馬家強大的家族背景。

那麼,河內司馬家到底有什麼背景呢?他們的祖上又是誰呢?

時間回到西周末年,司馬氏的先祖因掌軍馬而稱司馬氏。周室衰敗,司馬氏流散到周朝新貴——。後晉室衰敗(韓趙魏“三家分晉”),司馬氏又歸於

,一直持續到秦朝末年。

話說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一支部隊打到了趙地,司馬氏的後代司馬卬歸順了義軍,共同反秦。


司馬懿的祖上原來是霸王項羽的一個“小弟”


然而不久,義軍首領武臣自立為趙王,脫離了陳勝的節制,致使西線的義軍孤軍深入,最後被秦將章邯擊敗,這才上演了項羽和劉邦兩路攻秦的好戲。

而在此之前,武臣因為和部將不和,被部將殺死,趙地陷入混亂。武臣部將張耳、陳餘擁立趙國王室後裔趙歇為趙王,繼續擎起抗秦大旗,直到項羽到來。

由於張耳、陳餘專權,司馬卬等一干原趙國武將人心渙散,趙國遭到章邯反撲,節節敗退、情勢危急。

這個時候,項羽帶來了“鉅鹿之戰”,秦軍全部投降,趙地被項羽的霸氣征服,所有人都做起了項羽的小弟,聽項羽號令,項羽帶領他們一路殺進咸陽,結束了秦朝的統治。


司馬懿的祖上原來是霸王項羽的一個“小弟”


之後,項羽為了平衡各大勢力,將原來的“戰國七雄”進行了大規模的拆分,最後分封了18個諸侯王。司馬卬因為是原趙國河內人,便被封為了殷王。

然而,這種格局並沒有維持多久,不久後,楚漢爭霸便打響了。

司馬卬被劉邦擊敗,歸降了漢軍。結果劉邦又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擊敗,司馬卬不幸戰死。但英雄的後代得到了大漢朝的優待,司馬氏便在河內繁衍開來,到漢末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家族。


司馬懿的祖上原來是霸王項羽的一個“小弟”


沒想到,司馬氏的後代司馬懿後來掌控了天下,他的孫子司馬炎又用“趙”的前身“晉”作為了新朝的國號,真是歷史的因果循環。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