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三個資本梟雄的三種結局

臥槽98期

曾經是一個過氣明星,專門承載在主板市場退市的公司和兩個停止法人股交易的公司的股權轉讓,在新千年伊始,由證券業協會牽頭組織一些證券公司組建的,本來只是為了解決一些難解決的問題而出生的,在06年國家推動自主創新的資本戰略,把原來定位於一個廢水坑的三板升級為科技創業園區的湖。四年後,範圍也從中關村延伸到了武漢的東湖、天津的濱海和上海的張江,從而開啟了新三板的天下三分佔其一的征程。

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日子是一個接一個的過,到了13年,國家正式把新三板定義為全國證券三個交易所,東有上交所,南有深交所,那麼偌大的北方地區是一片資本市場盲區,所以必須來一個北交所。正好恰逢其時,新三板公司落腳在北京的金融街,名正且言順,上下左右眉來眼去情投意合,新三板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局面。

2014年是新三板的元年,在之前掛牌有356家,2014年一年新增了1216家,融資金額也是翻了7倍之多,一時風頭正勁風光無兩。大幹快上,在2015年7月22日,新三板上市企業總數就達到了2811家,已經超越了滬深交易所上市企業的總和。2015年共有5129家公司登陸新三板市場,大有超越滬深兩市之勢頭,成為全球的最大的交易所,因為新的中國經濟成為全球最大的GDP國家,就一定需要一個最大的交易市場,那這個希望就落在了新三板的肩上,不管是證監會還是券商還是企業和投資機構,都是這麼認為,也都對新三板寄予厚望,到2016年12月,新三板掛牌企業就已經超過了一萬家大關,符合大家一致的預期。

各個層面都是出臺鼓勵政策,都生怕被這一趟財富創新的列車拋下。

地方政府補貼上市費用,券商加快速度爭先恐後推薦企業上市,證監會也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從協議轉讓開放了做市轉讓,從混沌無序的一鍋粥也分為了創新層和基礎層,發佈了新三板指數和做市指數。此時,離成為全球交易所彷彿也只差最後那麼一點點了,彷彿就差連續競價交易那麼一步,就可以和滬深交易所平起平坐,甚至超過大哥二哥。

新三板指數從2015年3月18號1000點開始起步,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最高到了2673.17點,氣勢如虹。各個做市券商和企業都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市場上都衍生出代開戶業務,因為參與新三板交易的賬戶必須要五百萬資金起,許多個人機構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所以又給資金中介平添了許多業務,真不知道高層設計的為了防控風險而設立的門檻竟然又被弄成了權力尋租業務,像我們這種重門檻而不重事後監管的思路需要改一改了。

反正新三板是非常火,一場八九十年代沒有參與到股市暴富的機會的估計都憋足了勁兒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企業、地方政府、券商和投資者都是洋溢著黃金萬兩的喜悅表情。

時勢造英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用在新三板瘋狂時期,是不分草莽貴族的,誰能玩就是誰的天下,誰有創意誰就能開創時代,而此時的九鼎就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梟雄。

號稱私募工廠的九鼎,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都是證監會下海的處長級別的70後,模樣背景也沒有特別出奇的地方。剛成立時的九鼎資本1000萬,而且都是中規中矩。

人怕出名豬怕壯,隨著吉峰農機和金亞科技在創業板上市,九鼎也一戰成名,之後風格突變,行事激進,掃街找項目,包裝項目流水線一條龍。到2013年底已經投資了213個項目,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方式讓中國這個已經發展了三十年的資本市場耳目一新,只要能想,套路還是會源源不斷的出現的。

在2012年IPO停止時,九鼎的日子也是異常難過,投資了大量的項目沒有退出通道,當時的負債率已經達到了45%,淨資產不足5億,現金流為-5800萬,眼看就要難以為繼了。這時候正好趕上新三板橫空出世,九鼎就破天荒的開創了獨有的模式,將旗下所有基金的投資者份額置換成了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股權,按天價每股670元的價格增發了570萬股,九鼎的市值一下被自己做到了35億元,自娛自樂一把,也算是前無古人了,而且是在投資者同意市場監管同意的狀態下成功的,號稱是里程臥槽|三個資本梟雄的三種結局碑式的創新,給後面的私募兄弟公司們好好上了一課。

把基金份額持有人變成掛牌公司股東,九鼎在國內資本市場開創了一個第一。

隨後開啟了新一輪增資,直接把市值推到了156.8億元,募集了22億元現金,這下面子裡子都有了,從這個開始,就一騎絕塵。

經過兩輪融資之後,九鼎的手法越來越嫻熟,成立九泰基金,收購九州證券,成立九信金融P2P並著手成立民營銀行,反正在他眼裡此時已經無所不能。

在2015年更是把眼光直接瞄準了主板市場,在五月,九鼎以41.5億元的價格把江西中江集團全資收購,間接控股了A股上市公司中江地產,隨即就開展了資產重組把資產注入,最後成功的把中江地產更名為九鼎投資,這也是國內資本市場第一次有私募機構成功借殼上市的,九鼎在此時又開創了一個第一。

在2015年9月,九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按每股20元的價格融資了100億元,這時的九鼎總股本已經是55億股,此時的市值已經是破了千億達到了1100億了,九鼎投資在新三板已經是頭把交椅,包括創始人吳剛也是新三板首富,在國內的私募機構這又是一個第一。

此時的監管層彷彿也看明白了一些,一邊是金融創新的市場規則和方式,一邊是大量抽水的竭澤而漁,這樣下去遲早水會被抽乾的,所以監管層開始發佈了監管新規8條,只是這時候的九鼎已經安全過了河,不像後面的模仿者剛走到河中間。

這時候的九鼎又是一個第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成立於2012年的天星資本,號稱是新三板的堅定支持者。在2015年的時候宣稱新三板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都有被他投資,當時應該是三千多家,真是有當年學大寨大鍊鋼的氣勢,繼承了天有多大產地有多大膽革命理論,在2015年年中有一週內簽約了55家企業,到年底已經總共投資了501家,平均每月投資19家企業,這樣的速度和這樣的規模,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是無人出其右的。

中國這樣的市場還真是什麼都能出現,所以,把身家性命全部壓在新三板上的天星資本也算是一個非專業的專業投資者,跟郭德綱有一比了。當時號稱只要天星看上的項目不管多少錢都要投進去,看項目的團隊有180多人每天奮戰在第一線。

在公司層面天星也是與各個機構成立合夥基金,拉虎皮做大旗,清大盈科和亦莊國投都是好基友,與中航產業基金攜手合作,意欲為所投企業找好婆家。

而且天星的大金控夢想也是路人皆知,與北京銀行等共同發起蠡北銀行的銀行牌照,進入華海保險成為第一大股東,參與海際證券的爭奪,還成立了一個收購公募基金小組。。。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夢想在前進,甚至到15年天星年會上,王老闆還自豪的說天星已經拿到了掛牌許可,天星資本的股票代碼是835095,九五之尊,新三板的王者榮耀非天星莫屬。 王駿自己的辦公室內掛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畫,而且自稱天星資本的階段和當時革命階段差不多。但是,夢終究是要醒的。

在2015年年中股轉公司就發佈針對私募機構的八條新規定,成立時間收入結構等等硬指標都不符合,雖然天星已經拿到了掛牌函,但是最終這個掛牌儀式是沒有辦成,而他所編織的天星資本大金控的美夢也戛然而止。

在今年六月,天星資本40%的股權作價20億賣給了上市公司中科新材,從巔峰時估值300億到現在的50億,只用了不到倆年時間,只是那一輪的定增投資者的投資縮水了6倍,該集體合唱一首怎麼來愛你了。

只有等潮水褪去才知道誰沒有穿褲子,在新三板風起雲湧的初期,全是英雄,全是明星,前有九鼎,後有中科招商,但是中科招商因新三板而輝煌,同時也是因新三板而謝幕的,兩年多的風光最後用一個強制摘牌作為結局。中國的資本市場不管是監管層、投資者還是企業本身,都是一個教訓,不知道企業接下來能走成什麼樣,但是中科招商會成為教科書的案例而永垂不朽的。 中科招商是步九鼎之後,創新沒有九鼎那麼猛,但是定增依然不遜色,號稱新三板的定增王,從2015年3月開始定增了4次,募集了108億資金,募集了的資金為了中科招商打造另外一個名聲--A股殼王。在2015年兩個月時間裡先後舉牌了16家上市公司。而且單老闆號稱要再融資300億對上市公司的併購,打造50家市值在千億級的上市公司,這樣的雄偉計劃也是趕英超美的具體表現。

但是,好日子也就一年多,就在這麼美好的願景下,等來的卻是監管層的警示函。到2015年中的新規8條,關於管理費的收入佔80%以上這一條,中科招商就達不到,2016年的管理費收入僅佔18%。新規也規定募集資金不得投入滬深股市及相關私募基金。

不過在15年舉牌的A股公司鼎泰新材被順豐借殼,賺了5億多,也算是小有收穫吧。

但是,演出終究是要落幕的,結束的序幕已經拉開,誰也無法阻止。

12月15號中科招商已經從新三板強制摘牌,又一出猜中了開頭沒有猜中結局的戲就這樣落幕了,曾經號稱私募一哥的投資人估計這會兒也在南三環的小酒館裡就著花生米喝著牛二呢。

兩年的多的時間,兩年多的悲喜交加,兩年多的天堂與地獄,這一切都終將過去,九鼎已上岸,中科招商造強制摘牌,天星賣身上市公司,這三年重現了九十年代的瘋狂,監管不同,結局亦各不相同。

在前天,新三板發佈了新規,在這寒冷的冬天了給了新三板一把新的火焰,也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血液。

在最讓人期待的連續競價交易方面,新三板公司給出了有條件的撮合交易,創新層每天五次撮合,基礎層每天一次,雖然看似一般,但是在是邁出了一大步,改革需要循序漸進,朝著三分天下又邁進了一步。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前天冬已經至了,就等待著立春,新三板的春天也會在這個春天裡和春姑娘一起到來。

愚捷2017/12/24平安夜於匯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