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軸」真的是指最後一個上場嗎?原來我們都用錯了!

今天我們對壓軸一詞並不陌生,壓軸常用於指最後一個出場的節目,往往是人們期待已久的重量級節目。然而“壓軸”的本來面目並非我們所熟知的那樣。那麼,其最初到底指什麼,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壓軸一詞最早源於戲曲,和摺子戲有關,指摺子戲的倒數第二個劇目。一般來說,壓軸戲才是一場節目的大看點,也往往由臺柱子和頭牌出演。而最後一齣戲,或倒數第一則指“大軸”。今天人們往往把“壓軸”視為最後出場,倒數第一的意思,其實這是一個訛誤。

「壓軸」真的是指最後一個上場嗎?原來我們都用錯了!

在過去的第六版《新華字典》裡就將“壓軸”視為倒數第一的意思,比如一場晚會的最後一個節目,我們會稱其為“壓軸”節目。其實這個節目應該叫“大軸”,“大軸”也被稱為送客戲。因為一場戲時間特別長,往往會有五六個小時,大多數觀眾是沒有這麼多耐心的,往往會在中場就早早離去。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戲班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將一齣戲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倒數第二場上演,這樣人們就能夠耐心等到最後。其實,這也符合一般觀眾的心理,很多觀眾看錶演節目就是奔著“壓軸”節目去的,前面的不過是些鋪墊。

再說說“大軸”吧,看過“壓軸”大戲以後誰還會看呢?這時候就是曲終人散的時候了,也就是該送客的時候了。這時戲班就會安排表演一些技術性強的小型武打戲或趣味性濃的玩笑戲,讓觀眾在這無足輕重的演出中逐漸散去,故有“送客戲”之稱。

所幸的是,經過多年的修訂,第八版的《新華字典》將“壓軸”做了修訂,改為倒數第二,並將“大軸”視為倒數第一。當然對這解釋最為詳細的當屬《辭海》。如其認為:“壓軸是戲曲術語。指一臺摺子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劇目。由於最末一個劇目稱大軸而得名。”以京劇為例,如果共有五出,則第一齣叫作“開鑼戲”,第二齣名曰“早軸”,第三齣稱為“中軸”,第四齣(倒數第二)則為“壓軸”,第五齣(最後一出)稱作“大軸”。

這樣,我們就徹底對“壓軸”和“大軸”的問題釐清了,以後在用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訛誤了。因為真理畢竟是真理,它不是以人數的多少來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