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紙傘,寫盡江南小巷的詩情畫意

“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魯班妻子心痛丈夫在鄉間勞作多遇雨淋,故而發明了“傘”。後來古人嘗試將桐油塗在傘面上,以達到更好的防水和耐熱的效果。油紙傘正是因此而得名。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杭州“雨巷詩人”戴望舒筆下,一把油紙傘,寫盡江南小巷的詩情畫意。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餘杭紙傘已經有230多年的歷史了。做傘,是祖祖輩輩心手相傳下來的工藝。做紙傘的師傅們很辛苦,一把餘杭紙傘市價不過二百多元,師傅們卻要忙活數月。傘骨的製作很講究,一開春師傅就得出門去尋覓優質的毛竹,鋸成大小合規的竹筒,鋸的時候可不能冒冒失失地一鋸到底,要翻轉著來鋸,否則容易毛邊。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毛竹表皮粗糙,因此還得拿定製的刮刀做“刮青”,竹筒在師傅的手裡變得滑溜光淨了,才能劈開做傘骨。老師傅戴上老花鏡,踩著吱呀作響的車床開始在傘骨上鋸槽,這可是“一大難”,一把傘的好壞就全看這一道工序了。待完成了鋸槽的工序,做傘骨的師傅這時候才歇一歇,換了心細的女師傅上手做打眼、穿傘和倒骨,傘骨兒才算功成。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餘杭紙傘要用上好的桃花紙,在柿子漆裡浸透,一張一張的黏貼在傘骨上。剛黏好的紙傘不能直接在太陽底下曬,而要在室內吊起來陰乾。撐開的紙傘就像蘑菇似的,一朵一朵地開在家裡。等傘乾透了,就要上桐油漆,桐油和清油一層層均勻地刷上去,紙傘就再不怕風吹日曬了,雨點落在傘面上就會爆掉,而傘面卻能保持最初的柔軟,堅牢不裂。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傲雪的紅梅、翩飛的蝴蝶、紅樓和三國典故故事,雖然紙傘千年一面孔,但是心靈手巧的手藝人們卻都有自己的審美意趣,用畫筆在傘面上勾勒出詩情畫意。紙傘轉動,桃花紙上圖案變幻,彷彿混淆了時空。

現代社會,油紙傘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記憶,煙柳畫橋、斷橋相會、長亭相送……都與那讓人難以忘懷的情感有關。但它所承託的,就像那段過去時光,似乎沾上了點舊色,卻在朦朧幽深的美夢中,也可叫人柔腸百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