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鲁班妻子心痛丈夫在乡间劳作多遇雨淋,故而发明了“伞”。后来古人尝试将桐油涂在伞面上,以达到更好的防水和耐热的效果。油纸伞正是因此而得名。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杭州“雨巷诗人”戴望舒笔下,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余杭纸伞已经有230多年的历史了。做伞,是祖祖辈辈心手相传下来的工艺。做纸伞的师傅们很辛苦,一把余杭纸伞市价不过二百多元,师傅们却要忙活数月。伞骨的制作很讲究,一开春师傅就得出门去寻觅优质的毛竹,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锯的时候可不能冒冒失失地一锯到底,要翻转着来锯,否则容易毛边。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毛竹表皮粗糙,因此还得拿定制的刮刀做“刮青”,竹筒在师傅的手里变得滑溜光净了,才能劈开做伞骨。老师傅戴上老花镜,踩着吱呀作响的车床开始在伞骨上锯槽,这可是“一大难”,一把伞的好坏就全看这一道工序了。待完成了锯槽的工序,做伞骨的师傅这时候才歇一歇,换了心细的女师傅上手做打眼、穿伞和倒骨,伞骨儿才算功成。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余杭纸伞要用上好的桃花纸,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的黏贴在伞骨上。刚黏好的纸伞不能直接在太阳底下晒,而要在室内吊起来阴干。撑开的纸伞就像蘑菇似的,一朵一朵地开在家里。等伞干透了,就要上桐油漆,桐油和清油一层层均匀地刷上去,纸伞就再不怕风吹日晒了,雨点落在伞面上就会爆掉,而伞面却能保持最初的柔软,坚牢不裂。

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傲雪的红梅、翩飞的蝴蝶、红楼和三国典故故事,虽然纸伞千年一面孔,但是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们却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趣,用画笔在伞面上勾勒出诗情画意。纸伞转动,桃花纸上图案变幻,仿佛混淆了时空。

现代社会,油纸伞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记忆,烟柳画桥、断桥相会、长亭相送……都与那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有关。但它所承托的,就像那段过去时光,似乎沾上了点旧色,却在朦胧幽深的美梦中,也可叫人柔肠百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