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亦传至亚洲各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随着大陆客家人迁移至台湾定居,也令中式油纸伞在台湾生根发展。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现时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起源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道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是因为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制作过程

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大致来讲,分成如下几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1.号竹:即选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2.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3.上伞面: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4.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 ,晒干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目前中国内传承较好的油纸伞作坊,如秦风汉月油纸伞、若水堂油纸伞等,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86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绘制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品质控制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猪鼻孔”,涂桐油也要求均匀。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伞面绘制也很讲究,由专业画师完成,主要取材于传统国画题材。也有各种民间题材,切合不同喜庆场合,比如婚聘的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中国的手工油纸伞图案以传统国画常见题材为主,如花鸟、山水、仕女等为题材,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主要用于收藏纪念、文化礼品、装饰装修、伞舞道具等方面。手工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深受人们的热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油纸伞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把手工油纸伞集合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文人墨客之书画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朴怀旧,精致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