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潮: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聆听、沟通与协调

文化遗产 永续传承

宋新潮

国际古迹遗址日即将迎来第三十六个纪念日。

回溯历史,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走过一段很长的道路,其中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民间组织是成立于1965年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1982年,它提议将每年4月18日设立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二届大会上得到批准。

自2001年起,每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均设立一个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为“遗产事业,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强调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世代相传、永续传承的事业

以人为本,文化遗产面向人、面向当代生活

与此前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多与某一类型的遗产相关不同,今年的主题指向遗产保护中的“人”,强调“人”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倡导在遗产保护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与参与,使遗产保护更好地服务并惠及广大民众。

文化遗产语境中的“人”分为三个主要类型,

访问者(游客)、居住者(居民)、管理者(管理人员、专业人士)。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撑下,这三类人如何同遗产发生良性互动,是国际遗产领域一个普遍关注的课题。在这方面,各国各地区进行了不少探索,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成果。

在面向“访问者”方面,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不仅要传递文化遗产自身的信息、内涵和价值,同时让“访问者”能够最大程度“融入”文化遗产的环境。

宋新潮: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聆听、沟通与协调

图为庞贝古城遗址。 燕海鸣摄

比如,庞贝古城遗址在保护展示中非常关注保持文化遗产整体环境的协调,维护文化遗产与城市、维苏威火山的空间关系,为参观者提供完整的历史氛围和游览体验。

而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则在保护展示中特意设计了五条格拉纳达古城游览线路,将古城和邻近的居住区连接起来,增加了游客停留和参观遗产所在城市的时间,也加深了对遗产地的整体理解,既有效保护了遗产,提升了参观体验,又增加了整个区域的经济收益。

广义而言,“访问者”也泛指遗产在今天的使用者,这些遗产在经历功能转变之后,服务的对象也相应发生变化,更紧密地面向并服务于当下的生活。

比如,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天堂书店,前身为始建于1294年的多米尼加教堂,之后又陆续被用作仓库、档案馆、甚至大型自行车停车场,而今它作为一家书店而闻名全球。

又如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建筑群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仓库建筑,1984年重新开业后被改造成商店、公寓、饭店、酒吧、宾馆、画廊和博物馆;法国波尔多建立于1824年的殖民地农产品仓库,在1984年成为当代视觉艺术中心;比利时一家具有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购物商场,随着城市、商业的不断发展渐渐人去楼空,1989年被完整地保护并改造为比利时漫画博物馆。这样的案例不一而足,都体现出文化遗产面向人、面向当代生活的理念。

惠及民众,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聆听、沟通与协调

与服务“访问者”相比,遗产保护如何惠及“居住者”即当地民众,似乎更加具有挑战性,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在世界遗产地墨西哥的阿尔班山遗址,由于土地所有权纠纷和居民生活权益得不到满足,导致考古研究、遗产保护与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曾发生激烈矛盾,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为解决上述问题,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奈莉·洛布里斯·加西亚与当地社区不定期举办圆桌讨论,听取民众的利益诉求。

随着理性讨论的深入,各方之间对立情绪逐步降低,并最终达成一致:“管理者”尊重当地居民生活需求,不强制拆除占压遗址的建筑,并承诺予以民众一定数额的补偿,而居民则承诺不再进行破坏遗址的建设活动,并修建木栅栏标识“边界”地带。

双方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周边学校学生加入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并由此带动家长乃至全社区共同参与,实现了文化遗产地社区、民众与“管理者”从对立走向沟通与合作。

作为文化遗产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更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一方面,在横向范围内应有更多的管理者具备这种关注人、关心人的意愿和能力;

另一方面,在纵向角度,这种理念和能力也应在一代代管理者之间传承下去。

试想一下,如果能涌现更多如加西亚一样的遗产工作者,这项事业的未来必然是充满希望的。因此,遗产从业人员的代际传承问题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

保护与传承,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从遗产到人,从古老到年轻,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延续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以服务于人的诉求为核心,需要靠人的传承来支撑。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传承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一直走在路上。在文物保护利用情况调查与研究、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一系列面向“人”的文化遗产利用传承专题研究等工作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各项调查研究活动,从技术层面支撑,促进文物保护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发展,服务社区民众,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文化比重的日益增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宋新潮,作者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制图:蔡华伟

宋新潮: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聆听、沟通与协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