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祕籍

萬億美元公司是近年來全球各大公司都在不斷靠近的目標。

7月30日,蘋果公司了發佈最新的一季財報,財報中顯示,蘋果可能會率先撞線1萬億美元,誰先成為第一個萬億公司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萬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兩個比利時或者半個巴西的GDP,這是一個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數字。然而在今天,這對於四大科技巨頭蘋果,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微軟來說,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了。

在這場大戰中,蘋果以9334.80億美元一路領先,似乎最有可能是首登寶座。但緊跟其後,並一度在上週一上升至9170億的電商巨頭亞馬遜也不能小看。此外,Alphabet(8860億美元)和微軟(8270億美元)也是來勢洶洶。

其實在7月底之前,Facebook本來也會是這場萬億美元大戰中的有力競爭者,然而在本月底的財報出來以後,其市值斷崖式下跌,市值一度縮水1200億美元,自然暫時無緣爭鬥了。

那麼這些公司,到底是如何靠著自己的業務發展,一路打怪升級,以至於位列前茅,甚至到今天衝擊寶座的位置了呢?

蘋果

當年的蘋果公司還只是一個電腦公司。70年代末,蘋果推出的第二款產品AppleⅡ電腦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甚至推動了個人電腦革命的發展,也正是這款產品讓蘋果開始成為了僱員千人的公司。

不久之後,成立4年的蘋果公司成功上市,當時蘋果公司的股票非常炙手可熱,上市不到一小時460萬股就被搶購一空,當日市值就達到了17.78億美元。

但很快蘋果就進入了衰退期,因為在個人電腦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出現IBM出現了。

1984年在Apple Macintosh個人電腦發佈後短暫的回溫過後,蘋果接連推出失敗的產品,蘋果董事會甚至決定撤銷喬布斯的大權,而喬布斯也一怒之下離開了蘋果公司重新創業。同年,蘋果CEO約翰斯卡利同意微軟使用蘋果部分圖形界面技術,這一決定甚至給了微軟Windows一個超越的機會,蘋果的市場份額開始被微軟搶佔。

到了1997年,喬布斯才帶著NeXTStep操作系統重新迴歸蘋果。之後的MacOS X操作系統,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iTunes付費音樂下載平臺等一系列的產品才使得蘋果開始慢慢地走出低谷,並確立了其在消費電子和媒體銷售產業的領導地位。

讓蘋果重新回到最初的輝煌時期的還是2007年首臺iPhone的上市。

雖然當時不少科技巨頭並不看好這款產品,但實際上正是第一代iPhone正式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時代。又有誰能想到,在現在只是一款能打電話的2G手機會是蘋果公司在這之後最受熱捧的產品呢?至此之後,蘋果公司的重心開始轉向了iPhone。

2010年,蘋果公司憑藉iPhone 4和iPad的強勢上市再度成為最受關注的科技公司。到了2011年,蘋果以年市值3307.7億美元首次衝上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並從此穩居此位,年增速超過了50%。

不斷更新換代的iPhone更是成為了蘋果公司的主營業務,營收一直遠遠高於公司其他產品。此後,蘋果公司評估市值更是一路飆升,到了2014年,隨著Apple Pay 服務推出的一個月後,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美元。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但是很快蘋果市值慢慢回落,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中,甚至被谷歌以5540億美元的市值反超。

不難看出,蘋果從2010年開始快速飆升時,正是iPhone開始迅速擴大市場銷量和份額之際。但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iPhone銷量出現了停止增長,沒有了上年同期飆升38%的勢頭,市值一下子就被趕超了。

iPhone一旦銷量下降,蘋果公司市值就跟著跳水的弊端開始顯露出來了。但不得不說蘋果就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被超越的勢頭很快就重新壓了過去。

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再度回到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市值突破了8200億美元。從財務報告來看,雖然市值的上升還是依靠iPhone的銷售量的上升,但值得關注的是,當時的服務業務已經開始有所發展,業務收入同比大增22%至72.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隨著iPhone銷售增幅放緩,以App Store為首的服務業務將成為蘋果未來收入增長的原動力。如今App Store的開發者遍佈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App Store周訪問量達5億次。蘋果已向開發者支付的費用已超過700億美元。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今年以來,蘋果股價一直漲跌不定,其原因還是蘋果公司雖然開始在其他領域有所探索,但始終擺脫不了iPhone銷量的影響。但是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品牌開始發展瓜分市場份額,智能手機的市場已經從iPhone一方獨大變成了多方的勢均力敵。

就在今年年初,受到蘋果公司由於iPhone X的銷售量不盡人意而將產量降低一半的影響,公司股票價格一夜間下滑2.5%,市值縮水了約450億美元。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在如今人工智能時代,蘋果公司曾多次表示在此方面進行探索,但至今也沒有出現承諾的世界級的AI設備的出現。就連曾經突破性的Siri語音助理也開始落後於谷歌和亞馬遜的產品。

蘋果公司也並沒有像其他的科技公司一樣專注於雲計算方面,而是繼續利用原有的設備研究智能硬件,不斷完善產品本身。在今年年初,蘋果以HomePod正式打入智能音箱的市場。但在早有谷歌和亞馬遜兩大巨頭分割的智能音箱市場,蘋果無論在價格還是在智能語音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優勢。

目前蘋果市值已經達到了9334.80億,離萬億公司只有一步之遙了。能否成為世界首個萬億公司穩坐市值第一的寶座,可能就要看市場對於9月份蘋果秋季發佈會的新產品的反應是否還能像以前那樣激烈了。

谷歌

與蘋果不同,谷歌一開始只是一個既缺錢也缺人的還缺場所的“三無”項目。

由於佔用了斯坦福大學的大量帶寬,谷歌甚至被大學的IT部門趕了出去。一直到有了關鍵的10萬美金的資金注入,谷歌公司才在1998年正式成立。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谷歌不斷地得到了媒體的關注,也終於迎來了第一位員工。

1999年憑藉第一輪融資的2500萬美金,谷歌的員工團隊開始不斷擴大,公司規模開始發展了起來。到了2000年底,谷歌有了第一棵搖錢樹:AdWords,允許企業購買與搜索詞相關的廣告。後來廣告也成為了谷歌的主要業務之一。

在AdWords的資金保證下,谷歌第二大主要業務搜索引擎也開始發展起來了。到了2000年穀歌搜索引擎已經可以索引10億個網頁,開始支持包括漢語、法語、德語、日語等15種語言。

2004年,在這個連最具價值的互聯網公司市值都沒有超過500億美元的時代,谷歌磕磕碰碰最終以85美元的價格上市了,最終股價僅為230億美元。

IPO以後的谷歌開始不再滿足於搜索業務,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領域,還投資了大量的初創企業,包括當時還只是為數碼相機開發操作系統的Android和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此外,谷歌開始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並在數據中心中研發技術。

這時候的谷歌已經發展十年了,如果十年前有人說一個搜索引擎會顛覆世界,這無疑是可笑的。

但2008年的谷歌已經從一個搜索引擎發展到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網絡,市值達到了1500億美元。

而在這一年,第一部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問世了,在此之後,Android成為了世界最受歡迎的手機系統之一,甚至與蘋果的iOS系統一起瓜分天下。在搜索系統方面,Chrome瀏覽器的推出,谷歌正式從一個搜索引擎成長為一個專業的搜索網站。在2013年憑藉搜索引擎的強大,谷歌就以2858億的市場份額超過了微軟。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隨著佩奇接任谷歌首席執行官,谷歌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方面,腦洞大開。

2013年的谷歌I/O大會並沒有發佈新的產品,但這並不影響谷歌宣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谷歌在雲計算/雲服務領域已經建立了全面優勢,剩下的是讓開發者擁抱這些新技術、推出更具創意產品的時間了。這時候的谷歌的雲計算已經在結構,平臺,軟件涉及甚廣。

此外,谷歌在已經佔領了互聯網Web化的入口的同時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移動端。除了加強智能手機軟硬件的推廣與創新外,更是看重更為廣闊的功能機用戶。到了2017年據Gartner的數據統計顯示,全球的智能手機銷量約為3.66億部,其中有87.7%都是採用安卓系統。

雖然谷歌一直沒有公佈安卓系統給谷歌帶來多少收益,但據2016年與甲骨文公司的官司中披露,利潤大概在220億美元,利潤率高達70%。之後,谷歌市值水平一直保持在前列,在2016年第一季度之後更是以5471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蘋果成為了世界第一。

從母公司Alphabet公佈的財報來看,廣告仍然是谷歌的主要營收業務,在2015年營收745.4億美元,增幅達14%。在網絡廣告領域,開始出現了谷歌和Facebook兩大玩家爭強的局勢,兩家的佔比已佔市場的60%,而谷歌在全球的廣告收入中就佔了25%,幾乎壟斷行業。

到了今年年初,谷歌市值已經突破8000億美元,除了矚目的廣告主營收入以外,雲業務以及智能音箱等人工智能項目也成了一大亮點。今年2月,谷歌雲作為全球第三大的雲平臺季收入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

在今年的谷歌雲年度大會中,谷歌CEO已經明確表示接下來人工智能與安全將成為谷歌的主要關注點。而且在大會中,谷歌還發布了新的AI芯片。接下來,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將進一步擴大。

目前谷歌市值已經達到8489.39億美元,不少投資者認為,雖然蘋果是目前市值最大的公司,離萬億公司僅有幾百億的距離,但由於蘋果公司缺乏創新性,谷歌如今在人工智能方面不斷地投入發展,似乎更具有前景。

微軟

1975年,比爾蓋茨和Paul G. Allen嘗試將早期計算機語言運用在PC雛形上,不久後成立了微軟,也開發出了多種計算機語言。1980年,微軟為IBM研發了IBM PC核心系統MS-DOS,其他PC廠家也紛紛使用這個系統,微軟得以就此起家。

到了1990年代,

通過和Windows的合作,微軟系統已經成為了市場的主流。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創業初期,為微軟帶來成功的關鍵戰略也在於迅速鋪開市場,鎖定用戶。80年代初期,微軟的銷售就有著每天出現在電腦公司Amstrad負責人AlanSugar的面前,“強行”低價推銷的事蹟。

讓更多的用戶使用並熟悉微軟系統,要比一開始就高價自矜重要得多,微軟深諳這個道理。在90年代,微軟還因其“侵略性”的讓電腦廠家使用自家系統而受到多次罰款,但從結果來看,這個戰略是成功的。

1980年代,微軟在PC系統迅速成長的同時,還以Microsoft Network/MSNBC等產品進軍信息服務及娛樂產業。隨著全方位擴張而來的還有市場賦予微軟的信心。從1986年上市到1990年代中期,微軟的黃金時代來得轟轟烈烈。“彷彿野火一樣,所有人都在買微軟。”當時的金融交易師如此評價。

從PC端起步,微軟並不是第一個意識到互聯網巨大金礦的公司。但憑藉雄厚的實力,微軟後發制人,迅速研發Internet Explorer,免費投放,放大規模鋪開,並和Windows綁定,從而擠掉了同期的瀏覽器公司。Windows 95在原本80%的市場保有量基礎上將微軟推上了又一個高峰。1999年,微軟股價就已經達到了58.72美元,公司市值6200億美金。

2000年代的微軟依然是PC及瀏覽器市場不容置疑的巨頭,但對比今天,我們能發現,許多隱患早已埋下。

2001年,微軟進軍遊戲市場,掙扎多年之後,Xbox雖然在2010年左右佔據一席之地,但利潤率不盡如人意。在智能移動設備市場,蘋果、三星、黑莓都有自己的系統,微軟手機系統的競爭力並不突出,Windows系統手機也是曇花一現,後繼無人。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及至2000年代末,在PC系統的主場,微軟也面臨著不上不下的境地。自2007年推出Vista系統,其極高的硬件要求使得許多用戶停留在Windows XP的安全穩定,對Vista的一眾新功能置若罔聞。用戶喜歡XP,一方面證明XP系統有其優點,但對微軟來說,這種滯留隱含著更深層的問題。

因為到了2010年中期,蘋果系統和谷歌的搜索引擎早已佔有了相當的市場,Windows 8、Windows 10和代替了Internet Explorer的Microsoft Edge也就失去了20世紀末一家獨大的光環。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微軟也在逐漸退燒。

就盈利能力而言,微軟25%的穩定利潤率和巨大的市場佔有量使其即使在2008經濟危機中屹立不倒,2009年微軟營收保持增長,總額超過了140億美金。但即便如此,微軟股價卻回落後一直保持在20-30美金之間。直至2012年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的低谷迎來一波長達6年的牛市,微軟股價才逐步攀升,穩定增長至今天的105美金。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在分支業務上,微軟這幾年動作不小但缺少顛覆性的成果。微軟在2008年就發佈了Azure平臺,早早著眼於雲服務的價值,供個人和公司在平臺上儲存數據、搭建程序。但普通用戶更為熟悉的可能還是2011年微軟推出的Office 365軟件集合,包含了Word、Excel、Outlook、OneNote等等雲端服務。

說起來,微軟上世紀令人咂舌的成功是因為它站在了PC普及的風口上。而近年來微軟看上去乏善可陳卻並不能僅僅歸因於Windows系統不太令人滿意的更新換代,其中更重要的是微軟沒能抓住智能手機移動設備的這一波浪潮。

但廣泛的用戶積澱以及近年來在雲服務、硬件等方面的拓展使得微軟仍然保有著科技公司中不遑多讓的巨頭地位。

亞馬遜

1995年的亞馬遜只賣一樣東西:書。其創始人貝索斯藉由之前華爾街的工作經歷,將賭注壓在了書--這個最具“網上購物”潛力的商品上。

開業第一週,這家以世界最大河流命名的公司就為美國全部50個州和其它44個國家的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購書渠道。“任何書,任何人,任何地方”,是亞馬遜最初開拓市場的利刃。

從最初只有貝索斯和他妻子兩個員工,到讓員工拼命工作,到聖誕節時候人手不足,亞馬遜只用了3年。

從1996年的18萬顧客發展到100萬,亞馬遜用了不足一年。到了1998年,公司收入已經達到6億多美金。90年代後期,亞馬遜還買下了英國、德國的類似電商書商,經營業務也從單純的書籍過渡到了電子產品、玩具、家居用品等等。

1997年,亞馬遜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上市了。融到540億美金的亞馬遜用這筆錢和高歌猛進的股價進行了一波“侵略性的”擴張和併購。野蠻生長之後,在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重新梳理業務,管理員工成了當務之急。

貝索斯將所有員工分成少於10個人的小組,目標明確,“是否達成目標”也都經過了精確的測算。讓員工更少地交流,更多程式化地自然地在一起工作,為公司帶去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節奏。

同時,原本希望永遠不使用存貨倉的貝索斯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2012年,亞馬遜用了7.75億美金,買下了物流倉儲公司Kiva Systems,這為亞馬遜奠定了良好的倉儲系統。而到了2018年,亞馬遜已經以一億Prime會員數量覆蓋了美國64%的家庭。

這裡提到的Prime會員制是Amazon一個很有競爭力的特點。

雖然從2005年開始,亞馬遜每年的會員費一直在上漲,但79美金到119美金的跨度並不大。與之相比,1-2天的快速郵寄和免郵費卻在相對比之下,十分誘人。2011年,亞馬遜甚至還為Prime會員加上了免費觀看超過5000個電影和電視劇的特權。

2014年,亞馬遜又增加了Prime Music、Prime Studio、Prime Photo等等分支功能。2015年的首個Prime Day和國內的雙十一類似,是在美國唯一能和Black Friday比肩的大型折扣購物節。有消息稱,剛剛過去的2018 Prime Day創造了15到20億美金的銷售額。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有人認為,在眾多的電商中,真正讓亞馬遜贏得網購全壘打的,還是它優秀的個人推薦系統。被恰當使用的不僅僅是瀏覽記錄和購物歷史,還有由用戶評價打造的消費者社區,真正幫助可能的買家選到最好的商品。當然,亞馬遜的推薦和評價系統自然有其優勢,但幫助它穩穩佔領市場的還是流暢快速的物流。

縱觀亞馬遜歷史,2007年上半年以前,其股價一直在50美元以下浮動,到了2007下半年,股價就開始一路水漲船高,金融危機中也較為穩定,終於在2014年初迎來了將近400美金的小高峰。

隨後的下跌原因多種多樣,紐約時報在當時的報道稱主要原因還是營業額龐大(2000億)但利潤只有區區一億美金出頭。在2016年初,同樣的由於地利潤導致的股價下跌再次發生,亞馬遜股價由660美金下降至560美金低點。

但觀其大勢,公司整體股價在頓挫中上揚,此前兩年半中價格翻了三倍,剛剛過去的Prime Day又將其股價推到了1820多美金的驚人新高,使得亞馬遜成為最有望成為第一個突破萬億的公司。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時間回到2006年,在零售做得風生水起的亞馬遜重回圖書市場。Kindle巨大的價格優勢帶動了電子書這種新的閱讀方式,也開拓了電子出版的新天地。對於整個圖書行業來說,kindle和電子閱讀無疑都是一股“顛覆性”的力量。2009年,亞馬遜推出首個出版線,主打自費出版和絕版再版。至2012年,kindle甚至達到了所有安卓平板電腦銷量的一半以上。

2015年,亞馬遜還正式進軍傳統零售業,並於2017年以130多億美金買下Whole FoodsMarket。但是僅僅如此,還不足以將亞馬遜從“網絡零售”的圈子裡拔出來。

亞馬遜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自2002年開始,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的網絡服務AWS,服務主要集中在數據儲存和計算機資源整合,並將各種信息售賣給開發者和市場營銷人員。2006年,AWS又引入了雲服務,至2012年,1%的北美互聯網流量都歸於亞馬遜的數據中心。

在AI產業崛起的浪潮裡,亞馬遜也不甘落後,Alexa以其開放的平臺,多樣化的技能,不斷地在語音助理領域拔得頭籌,智能音箱Echo至今仍佔據美國62%的市場份額。

Facebook

作為美國五大科技巨頭中最年輕的一家公司,Facebook在今年曾經一度衝上6000億美元的市值地位,有望爭取成為第一個萬億公司。然而醜聞危機再起再加上財報不盡人意,一夜之間,Facebook市值大跳水,一下子縮水1230億美元。

大起又大落後的Facebook似乎已經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萬億公司的願望恐怕暫時無法實現了。

2004年Facebook剛建立的時候僅僅向哈佛大學內部開放,就像是學校內部交流論壇的存在。上線一個月後,學校內部就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註冊。而後兩個月後隨著團隊的壯大,運營範圍開始擴大到常春藤盟校,以及大部分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

在獲得第一筆投資後,Facebook以20萬美元購下了facbook.com這個域名,開始了面向社會的運營。扎克伯格認為當時最合乎邏輯的就是推出高中版的網站,與此同時,Facebook的註冊範圍已經擴大到部分公司,其中就包括蘋果和微軟。到了2006年,Facebook正式面向所有年滿13歲且持有有效電子郵箱的群眾開放,這樣一來,2006年末,網站活躍人數已經超過了1200萬。

2007年Facebook首次推出廣告服務。由於網站對於用戶是免費的,廣告成為了Facebook的主要收入來源。

說起網站廣告服務,難免會讓人想到同樣是以廣告為主要業務的谷歌。與之不同的是,Facebook在網站廣告上有了一個新的概念,口碑銷售:即以一種評分系統上增加一種所謂的“社交地圖”的方式讓你的朋友(不是陌生人)將可以對你打算購買的剛搞中的產品發表同意或者反對的意見。

這樣一來,產品的宣傳效果比傳統的廣告形式更加明顯。到了10月份,隨著微軟宣佈出資2.4億美元收購公司1.6%的股權,Facebook的估值也已經從剛成立的500萬估值飆升到150億美元。微軟一直希望能打破當時由谷歌佔據的網絡廣告市場局面,因此,此次投資不僅幫助Facebook擴展了其業務,也更有利於微軟利用Facebook的開放平臺投放廣告。

2012年,扎克伯格在加州敲響了上市的鐘聲,倍受投資者關注的Facebook迎來了IPO。上市當天開盤時,Facebook的市值就達到了1152億美元。當時的Facebook已經擁有9億的月活躍用戶,但由於用戶開始轉向了移動設備,而Facebook在移動業務上還比較缺乏,收盤時股價回落到1047億美元。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Facebook以總價190億美元收購即時通信WhatsApp應用擴張移動市場。在美國移動市場,WhatsApp使用率達35%,用戶將近10億。這一舉措吸引了不少看好移動廣告市場的投資者。到了9月,Facebook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

發展到了2016年,Facebook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月活用戶已經達到了10億。僅靠廣告一個收入源,Facebook市值已經達到3670億,廣告佔到了業務收入的97%之多。

為了更好地促進公司的發展,扎克伯格決定將公司進行改組,同時開始利用龐大的數據庫開始發展人工智能,與亞馬遜、Alphabet、IBM和微軟成立新的“人工智能合作伙伴”組織。與其他科技巨頭想利用人工智能開展新的發展領域不同,Facebook更希望將人工智能應用到網站的監管當中。

2018年7月,Facebook市值終於突破了6000億美元,成為五大科技公司中最後一個達到這一目標的公司。然而在Facebook看似一路高走的時候,危機突起。

在被爆出數據洩露的醜聞之後,Facebook的一份災難性的季度報告將Facebook打入了谷底,一夜之間,股價大跌,市值直降1194億美元,成為史上市值縮水最嚴重的公司。而未來Facebook還將繼續受到醜聞的影響。而截至到今天,Facebook股價已經下降至4960.74億。

萬字長文|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衝刺萬億美元市值的通關秘籍

一夜高樓倒的Facebook一直以來都依靠廣告收入。雖然看似一路順利,但這幾年Facebook不斷爆出數據洩露的問題讓用戶的信用有所下降,再加上如今社交軟件的發展,雖然一直保持著第一大社交網絡的位置,但市場份額已經開始被瓜分。

今年的醜聞再加上公司管理混亂讓用戶的活躍度已經有所降低,這樣一來,廣告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季度營收情況不盡人意,投資者普遍失去了信心。Facebook這一次想要衝擊萬億公司是不可能了,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儘快走出低谷,解決信用問題,這就要看公司是否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對網站消息進行嚴格的監管了。

結論

綜上,想要成為萬億公司候選者,並沒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

微軟由PC系統供應商身份起家,擴大覆蓋率後又搶得瀏覽器的先機,將比爾蓋茨推上了世界首富的神壇。但產品乏善可陳,又錯過了智能移動設備的機遇,就給了硬件軟件兼備的蘋果一個機會,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具盈利能力的公司。

和蘋果相比,站穩了瀏覽器和安卓系統的腳跟的Google不敢有絲毫懈怠,大手筆進軍人工智能領域,力爭取得AI領域的先機。

亞馬遜從簡單的賣書開始,站在網購的風口,靠著良好的物流管理,誘人的會員福利一步步做大成為世界上純利潤最高的網購公司。

Facebook則在社交媒體異軍突起,從口碑銷售到即時通訊軟件,用戶群不斷擴大,卻在隱私保護和營收放緩上登高跌重。

與此同時,儘管這五家巨頭在資本市場的成長曲線不盡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資本市場最終還是根據純利潤的多少下注,即便是Facebook、亞馬遜這樣在當時成長潛力巨大的公司,如果短期用戶粘性降低或者純利潤縮水,華爾街的狼們也會即使做出反應,股價也會有所頓挫。

對比谷歌和微軟,在2000-2010的時間段裡,微軟停滯不前的股價也是資本市場對整個公司在多重挑戰下平平表現的側面回應。

要想成為萬億公司,道阻且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