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乖乖其實最不乖

【說文解字】乖乖其實最不乖

乖的幾種字形

乖,是我們日常用語非常親切的暱稱:小兔子乖乖、乖寶寶。但是隻要你稍微讀一點古文,就會發現“乖”這個漢字並不乖,常常用於貶義,比如,出乖露醜、時乖運蹇、乖僻邪謬等等,這是怎麼回事呢?

乖的原意

我們來看看古文字,這是金文的乖 ,中間是“羊”的簡寫,下面兩邊合起來是一個“北” 。

北是兩個人背向而立,原意是相反、違反;和羊形合起來,表示固執、不服從、怪誕,也就是乖謬。

後來的篆文、隸書、楷書字形變化不大。

羊為什麼代表兇狠

等等,不是說羊是善良的化身,所有和羊有關的漢字都與祭祀、善良、美好有關嗎?現實中的羊非常溫順,怎麼這裡就成了不服從了呢?

這是因為,古人離大自然近,他們比我們更瞭解動物。有一句話你一定聽過:羊狠狼貪。

《辭海》對“羊狠狼貪”解釋為:

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

本來指為人兇狠,爭權奪勢;後多用來比喻貪官汙吏剝削壓迫人民。

羊的狠居然和虎狼並列。這是怎麼回事呢?

牧民都知道,和牛馬不同,羊吃起草來是連根拔起,寸草不留,所以牧羊需要經常轉場。羊啃起樹皮來也是不管不顧,很多小樹苗就是被啃光樹皮死掉的。

現在我國西北地區草原荒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度放牧,羊把草原啃禿了。

另外,公羊爭鬥起來極其兇狠,常常把角頂裂。羊的這種不留餘地的特性,得了一個“狠”字。

狠加上背道而馳,就成了乖謬。

《說文解字》:乖,戾也。

“戾”是狗在家門口看家護院,極其兇狠。

《賈子道術》:剛柔得適謂之和,反和為乖。

說剛柔合適就和諧,反之就是乖。

晁錯《論貴粟疏》中說:上下相反,好惡乖迕。

說朝廷和民間想法相反,那麼上下的好惡也相反,就會發生衝突。

罵出來的暱稱

那麼“乖”這個貶義詞是怎樣變成了乖乖的暱稱呢?

這是民間語文的特殊用法。

我們經常聽到類似這種話:

“好多年沒吃到這麼地道的涼粉了。這是哪個王八蛋做的,這得拉出去斃了!”

這種語言方式是用極端的語言表達相反的情緒,表面是罵,其實是誇,罵的越狠越親熱。

比如你這殺千刀的、你這老不死的等等。

在民間語文裡,乖這罵人話也被這樣使用。

《西遊記》十五回:行者的眼乖。

《水滸》第四十一回:黃文炳是個乖覺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後走,望江裡踴身便跳。

這種用法大多出現在民間語言裡,形諸文字也多是在民間語言真理的話本、演義裡。

民間這樣用得多了,反義就成了本意,反著說就成正著說了。

在民間的文本中,會出現正說、反說同時存在的現象。

比如《紅樓夢》:行為偏僻性乖張。

這用的是原意。

同樣在《紅樓夢》:他生的也還乾淨,嘴兒也倒乖覺。

這就反著用了。

《西遊記》裡也有:語言無遜讓,情意兩乖張。

乖的原意逐漸被棄用,相反的字義卻被固定下來。我們現在說一個孩子“真乖”,絕無貶義。

我是架構師張飛洪,鑽進浩瀚代碼,十年有餘,人不堪其累,吾不改其樂。如果你和我的看法不一樣,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我們一起奇聞共賞,疑義相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