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宏觀張文朗」「緊信用」中覓機會——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點評

特別提示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客戶中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客戶,請勿訂閱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宏观张文朗」“紧信用”中觅机会——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張文朗 周子彭 黃文靜 郭永斌

要點

本次會議重點指出“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這勾勒出了下半年監管政策的走向,表明“緊信用”大方向不變,但是會把握力度和節奏。對貨幣政策而言,本次會議強調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放水”。下半年財政要更積極,但預算內財政擴張空間預計不會太大,預算外財政存在一定擴張空間,主要是城投融資,基建投資增速可能從上半年的3.3%升至年底的5%左右。會議提出要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估計財政對“三農”投入大約2萬億元,較2017年或增加1000-2000億。

正文

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並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

本次會議重點指出“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這勾勒出了下半年監管政策的走向,表明“緊信用”大方向不變,但是會把握力度和節奏。不久前資管新規細則就體現了監管層防止出現“次生風險”而提高政策靈活性的目的,有助於金融監管平穩推進,以及減弱前期金融市場的“信用恐慌”。會議對下半年的貨幣、財政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具有較好的前瞻指引作用。

對貨幣政策而言,本次會議主要使用了“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把(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兩句來描述,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放水”。基本延續了2018年6月28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於第二季度例會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以及7月3日,金融穩定委員會提出的“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思路。

在影子銀行大規模壓縮的情況下,今年4月以來社融增速出現大幅度下調,6月份社融增加1.18萬億,同比增速續創官方記錄以來最低值9.8%,銀行表外項目增速急劇下滑,是社融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嵌套”層數合規要求下,“緊信用”仍是進行時,金融機構通道類業務將繼續減少。但之前的監管也暴露出“正門”難開,新增人民幣貸款主要通過票據融資和中長期貸款實現,部分說明銀行資金流入實體仍有阻力。M1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低於M2增速,實體經濟活力有減弱的跡象。

本次會議指出的“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隱含的目標應該是扭轉“偏門易堵、正門難開”的局面,防止社融和信貸增速繼續斷崖式下跌。預計下半年很可能繼續降準,同時銀行表內信貸額度有可能繼續提高,整體上保持上半年金融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的環境。而結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判斷,未來通過MPA參數調整或資金價格調整等創新激勵方式來引導資金流向可能成為央行貨幣政策的亮點,質優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將受益。

從財政政策來看,下半年財政要更積極,但預算內財政擴張空間預計不會太大。預算內財政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今年上半年專項債發行較慢,下半年存在一定空間,但年初預算要求發行8300億一般債,1.35萬億專項債是既定的預算,突破原有規模較難,只是發行進度加快。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和餘額之差約為2.3萬億,但是差額較大的主要是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財政需求並不多的區域。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內結轉結餘資金已經枯竭,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快速增長,1-6月收支結餘約3000億,未來或可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赤字支撐預算內支出,但調入資金或不能達到去年接近6000億的水平。減稅促進研發和創新,但整體的減稅空間有限。

預算外財政存在一定擴張空間,主要是城投融資。預算外財政主要為城投和政策性銀行。國常會和央行“資管新規落地通知”明確要求保障融資平臺合理融資需求,預計下半年債淨融資量在5000億以上,非標融資量在2000億左右,銀行也將逐步放開對城投融資,這將有效緩釋城投風險。基建投資增速可能由上半年的3.3%升至年底的5%左右。

最後,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是“短腿”,農村是“短板”,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刻不容緩。十九大報告中首提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三步走”時間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闡述了重大意義、總體要求和九大任務,今年5月31日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到2020年,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政府將加大“三農”支持力度。

2018年估計財政對“三農”投入大約2萬億元,較2017年或增加1000-2000億。

三園(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一體(田園綜合體)一鎮(特色小鎮)將成發展重點。商務部、發改委、科技部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以及數字農業、“互聯網+農業”和遙感技術應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

光大宏觀組團隊介紹

張文朗 首席宏觀分析師 13811233375

周子彭 宏觀經濟和資產配置 13699222628

黃文靜 宏觀經濟和市場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財政與固收收益 15120034181

劉政寧 海外經濟與金融市場 13761178275

鄧巧鋒 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 13810828167

本訂閱號由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編寫,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任何情況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均應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相關研究報告為準。

本訂閱號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光大證券客戶中非專業投資者客戶,不論通過何種渠道閱讀到本訂閱號的內容,請自行評估相關內容適當性,並諮詢專業投資顧問,對相關信息可能的風險進行充分的瞭解,若因不當使用本訂閱號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需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非光大證券客戶,請勿訂閱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