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在數字貨幣市場,美國到底想控制什麼?

假設地球上有這麼一家公司,在最近五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年能賺到的淨利潤超過900億美元,要給它估值的話,它的市值應該能達到多少?

對比來看,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當前市值9400億美元)、最賺錢的公司是蘋果,但2017年蘋果公司的淨利潤也只不過484億美元,離900億美元還差很遠。

我說的這家在過去五年裡平均每年都能賺到超過900億美元利潤的公司,名字叫美國聯邦儲備局,也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一個國家的央行,怎麼能算作一家公司呢?實際上美聯儲確實是公司化運作的思路,只是邏輯架構稍微有點不同而已。美聯儲有自己的股東,每個股東每年有數億美元的分紅,過去五年平均900億美元的淨利潤,只是美聯儲上繳給美國財政部的錢,還有數十億美元分給了股東。

肖磊:在数字货币市场,美国到底想控制什么?

美聯儲的前身是美國第一、第二銀行,最早的時候,這兩家銀行的股票是可以自由買賣的,所以誰有錢,誰就可以不斷的吃進這兩家銀行的股票,最終控制住美國的印鈔權。現在的美聯儲,是改版之後的第一、第二銀行,為了防止被單一財團的控制,現在美聯儲的股東,基本上是固定的,類似於會員制,其股東持有的股權是不允許在公開市場買賣,也並不是按照股份來分紅,而是美聯儲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發放利息。

美聯儲的設計,實際上非常類似於目前區塊鏈行業的基金會制度,美聯儲是個“非營利組織”,最高權力機關是儲備委員會,制定各類貨幣政策,包括維護美元的穩定和保證全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度,讓持有美元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同樣的權利。美聯儲所賺的錢,主要是持有各債券或衍生品的利息,其利潤90%要上繳美國財政部,美國財政部拿這些錢做公共服務開支,使得美元生態更加穩固。

我個人覺得數字貨幣市場,尤其是時下流行的“通證經濟”,可以參考美聯儲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兼顧了公益性(基金會)、激勵機制(token)、參與者使命感(社群)等多種系統性制度設計,瞬間秒殺市場上各種販賣通證經濟的學說。美聯儲這種獨立、制衡、市場化、高效能等制度設計,使得其“割全世界韭菜”的方式,存在一個良性循環的基礎,未來如果有機會,我會給大家詳細講講美聯儲複雜且令人驚歎的制度設計。

自從一百年前在美聯儲這件事情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後,美國金融立國的理念基本上就深入人心了。所以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對於美國來說,遠比地緣政治問題要敏感得多。

從1944年布萊頓森林體系擊敗英鎊,到1985年廣場協議降伏日元,再到2010年歐債危機扼殺全球對歐元抱有的期望,美元實際上進入了新的黃金期。但令美聯儲沒有想到的是,2009年誕生的比特幣,其野蠻生長的速度,遠遠超出貨幣學家的想象。

肖磊:在数字货币市场,美国到底想控制什么?

很多人可能認為,比特幣在美聯儲眼裡,還是一個小兒科,還算不上什麼威脅。其實對於一個偉大的國家來說,他們看中的,不是眼前的對手,而是未來的可能。這就像一個足球隊,需要風頭正盛的球員,但也需要挖掘那些具有無限可能的年輕球員,正如今年的世界盃,擁有C羅和梅西的球隊雙雙出局,而擁有最年輕球員的法國獲得了冠軍。

比特幣代表了一種新的信任關係,這種信任關係是可以挑戰美元的,因為你沒有太多的辦法來消滅它,甚至沒有一箇中心化的對象成為你攻擊的目標,你原來使用的那一套對付英鎊、日元、歐元的策略基本上都失效了。那怎麼辦呢?

既然數字貨幣沒有中心化組織來運作,誰首先將其當成一種工具,更好的利用起來,就像對黃金、原油的使用一樣,不僅承認其地位,而且想盡辦法去植入影響力,誰就能獲得更大的主動性。理解了這一點,所有美國對數字貨幣行業未來的行動,都會變得清晰起來。

美國諸多關於數字貨幣市場的舉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以預知的。也就是說,無論美國國會,或證交會,或美聯儲等釋放何種信息,數字貨幣在美國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是毫無疑問的。

第一步,從強勢定價的角度,上線比特幣期貨,這不僅從屬性定義方面建立了深遠的影響力,而且從根本上承認了比特幣存在的合理性;

第二步,建立可以規模性監管的二級市場,這其中包括扶持一到兩個本國的二級市場交易所,目前看Coinbase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標誌意義的交易所,接受諸多監管;

第三步,推出比特幣等數字貨幣ETF,同時建立一套新的監管架構,包括在美國證交會內部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對於華爾街來說,這依然僅僅是一個開始,第一個階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把數字貨幣行業所有的關注焦點,引入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放到自己眼皮底下。接下來很多投資者會看到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就是比特幣價格的影響因素,其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會越來越集中在美元走勢等方面,這意味著比特幣將從一個野蠻生長的孩子,變成一個越來越受到規則束縛的青年。

肖磊:在数字货币市场,美国到底想控制什么?

當然,最終需要實現的,是從比特幣等的產出層面,建立類似於美聯儲一樣的架構。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作為全球比特幣第一大產出機構的比特大陸,很快將在香港上市。一旦上市,就會變成一家公眾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就非常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甚至可能存在易主的風險。比特大陸的掌門人吳忌寒雖然有著超強的智慧,但跟遊離在全球數萬億美元的投資資金相比,可能還很難有絕對的博弈能力。

美國的金融市場的效率,不是簡單的從很多表象上就能搞清楚的。同樣是股票和期貨交易所,美國的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徹底的市場化,然後再設計一套制衡制度,中國並不是不想市場化,而是無法做好制衡這一步,對監管的不自信,導致各個領域無法自信的放開。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目前市值超過400億美元的洲際交易所ICE旗下的其中一家交易所,這家上市公司另外還擁有13家股票、期貨交易所以及五家清算所。美國的納斯達克OMX交易所(NASDAQ:NDAQ)同樣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160億美金。去年末幾乎同時上線比特幣期貨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E,2006年合併成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集團,同樣也是上市公司,目前市值561億美元。

從中不難看出,在美國,中央銀行是一家類似於公司制的特殊“賺錢”機構,金融市場的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而在中國,不要說央行的定位了,全國諸多交易所,還處在行政機關的水平。金融運作的邏輯,完全不在同一個維度,因此對金融市場任何金融形態的理解和運用,也不在相同的頻道上。

肖磊:在数字货币市场,美国到底想控制什么?

我擔心的並不是美國如此積極,且老謀深算的正在一步步控制數字貨幣市場,而是多年以後,我們國內又嚷嚷著要上比特幣期貨,要做數字貨幣交易所,各種嘴臉的人開始打各種報告,然後美其名曰,為了爭奪數字貨幣的話語權、定價權,就像近十年來,不斷的推出黃金、原油期貨一樣。

到那時,人們是否會想起,數年前的那個秋天,中國本應該成為數字貨幣行業的霸主,從生產到交易,再到投資佈局和影響力輸出,甚至監管標準的制定,中國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我們勇敢且驕傲的放棄了。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553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