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上癮行爲

如何擺脫上癮行為? 上癮行為包括:酒癮、煙癮、毒癮、賭癮、網癮、手淫、性愛上癮等等。想要擺脫上癮的行為,就要了解為什麼會上癮,唯有你明白了上癮背後的原因,你才能找到對治它的方法。上癮屬於心理的範疇,我們先了解一下心運作的過程吧。首先有接觸,接觸後有分辨,分辨後便會產生厭惡或喜歡的感受,有了喜歡或厭惡的感受後,我們就會有行為。當我們接觸到:一個圖像、一種聲音、一種氣味、一種味道、一種觸覺、一個觀點時,我們的心就會開始分辨,這是好看的景象,好聽的聲音,不愉悅的味道,令我不高興的觀點。當產生了分辨後,我們就會產生喜歡或厭惡的感受。當喜歡或厭惡在心中升起時,我們的行為就是衡量你心中喜歡或厭惡程度的標尺。譬如: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有人說了我不喜歡的話,我開始厭煩,當這個厭煩只有那麼一點點,我還可以忍受時,我還能耐著性子和他溝通,當厭煩的情緒不斷增加時,我可能不會再理他。當那個人還是不斷的敘說一些東西,而讓我更加厭煩時,我可能就會辱罵他,甚或毆打他。同樣的道理,我們開始賭博,在賭博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刺激、興奮感受,出於貪愛這種感受,我們開始不斷的執著賭博這種行為。所以,所有的上癮行為,貪愛的並不是那件事物,貪愛的是:重複這些行為時,帶來的刺激和興奮的感受。要如何擺脫上癮的行為呢?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由腦入手,用意志力來克服;二:由心入手,通過從禪修來打破這個循環;三:所有上癮行為的背後,是因為內心極度的痛苦,而這種痛苦無法得以緩解,所以需要外部的刺激來緩解內心的痛苦。當你能幫助她在生活中重建生活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大於她賭博時的刺激感時,自然而然,上癮行為就會消失。當很多人有了上癮的行為而無法自控時,便說明,他的意志力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至於找到生活的樂趣,想來也是很難的。如果人從出生到死亡如一場直線的徒步行走。那孩子長大的過程就如:一個人的背上有一個麻袋,而每一次經歷心理創傷後,就如拿起一塊石頭放入了麻袋,等到二十一歲左右,開始了由感性走向理性時,麻袋也就被紮起了口,然後揹著麻袋繼續前行。當一個人重複著上癮的行為時,恰恰說明她內心有著強烈的痛苦無法承擔,而這時去轉移注意建立生活的樂趣,就等同於讓她揹著這個大石頭去面對生活,尋找希望,她現在已經被過去的石頭壓的快要無法翻身了,又如何有力氣去走動,去尋找新的希望呢?第一種和第三種都無法解決的話,就只有從內心的最深處入手,來解決問題了。可以解決問題嗎?可以!要知道,所有的上癮行為,貪圖的是一種興奮、刺激的感受,想要有上癮的行為,首先心中肯定會升起一個念頭,一個想要賭博或吸毒的念頭。身心是交互影響的,當心中升起任何的念頭和感受時,身體都會伴隨著感受產生。當心中升起恐懼時,身體會伴隨著發抖的感受升起,當心中升起憤怒時,身體也會伴隨著熱的感受的升起。這時,若能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從頭到腳觀察身體上的感受時,心中的慾望就會不斷的被淨化,就會慢慢的消失。這裡要順便提一句,不要試圖自行練習,就如你得身體生病了,有人給了你一本可以給自己做開刀手術的書,你難道就敢自己給自己做手術嗎?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去除痛苦也是一個嚴謹的過程,需要詳細的方法解說以及環境和老師的指導,要想學習就需要到禪修中心去學習,回來後才可以自行在家練習,同時要了解,貪圖興奮、刺激的感受的緣起是因為內心極度的痛苦,同樣的,當內心有痛苦的感受升起時,客觀的觀察身體的感受,一樣也是在淨化自己的心,慢慢的,心會迴歸到平靜,就如海上波濤起伏,慢慢迴歸到平靜一樣,當心平靜下來時,人就可以掌控這顆心。當我們不斷的觀察身體的感受時,我們就是在開發平等心,什麼樣的平等心呢?當痛苦升起時,能夠微笑以對的平等心;當貪愛升起時,能夠控制自己的平等心。當我們開發平等心的時候,同時也在開發心的定力。也就是定、慧雙修。這個禪修的方法叫什麼名字?四念處!只修定,不修慧(觀察感受),可不可以解決問題?可以!開發心的定力也一樣可以解決問題。當念頭在心中升起時,我不對之起反應,念頭就只是念頭,我不去理會它。當你不對念頭起反應時,就自然沒有後續的問題。那該如何開發心的定力呢?觀息法:觀察呼吸的進出。當你試圖集中注意力觀察呼吸時:心就會開始被這樣那樣的念頭所衝擊。這些念頭可能會變現成一個圖像、一種聲音、一種氣味、一種味道、一種觸覺、一個想法。當念頭升起時,不去理會它。如何才能不去理會它呢?將注意力放在呼吸的進出上,不管升起什麼樣的念頭,都不去理會它,當注意力不與念頭對接時,念頭就會消失。理論就是如此的簡單,但在操作時,我們就會經驗到困難。當我們將注意力不斷的專注到呼吸上時,心中的念頭就會不斷的衝擊我們,它會變現成 圖像、聲音、氣味、味道、觸覺、觀點,不斷的衝擊、誘惑我們,而我們的注意力也會不斷的被這些念頭帶走。這時我們需持之以恆不斷到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隨著練習的深入,我們逐漸開發出了心的專注力、心的定力。什麼樣的定力呢?我們心中的念頭可以如流水般在腦海中依舊不斷,與此同時我們的的注意力也持續不斷的保持在息入息出上。這種心的定力會有什麼好處呢?當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嘗試專注到工作上,可週邊的人或物卻吵鬧不已,慢慢的,心也越來越煩惱,我們當下也就無法工作。當我們的專注力藉由呼吸不斷的被開發時,回到工作中,在同樣吵鬧的環境中,我們便可以專注於工作,而不被周遭的環境所影響。要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分為六種形態:圖像、聲音、氣味、味道、觸覺、觀點(建議)。當我們在禪修時,我們需要不斷的面對念頭的衝擊,而所有的念頭中只包含了這六種形態。當我們回到生活中時,所要面對的也都是這六種物質。這些物質是這心中升起或是在外界升起本質上並無差別。所以當我們通過呼吸來開發心的定力時,便是在開發面對生活時心的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