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指恐龍並不能像蜥蜴那樣隨意地將舌頭伸出口腔

新研究指恐龙并不能像蜥蜴那样随意地将舌头伸出口腔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人民日報(慄靜舒 李志恆):在文學影視作品和復原圖中,恐龍經常被描繪成兇狠的猛獸,血紅色的舌頭裹挾著淒厲的呼嘯聲,向可憐的獵物伸去。但是,最新的研究卻揭示出這個“經典畫面”中所隱含的錯誤:恐龍並不像蜥蜴那樣能隨意地將舌頭伸出口腔。相反,它們的舌頭很可能像短吻鱷那樣固定在口腔底部,短而平扁,不能伸出口腔。

這一新發現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團隊和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者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該研究除挑戰了傳統恐龍舌頭復原,還提出了新觀點:由於鳥類飛行而獲得的新的取食生態促進了舌骨的分化和活動性。

該項工作比較了恐龍、翼龍、短吻鱷和現代鳥類的舌骨及相關肌肉,以及這些性狀在不同譜系中的演化趨勢。

本項研究的對比標本包括了大量現代標本的舌骨,分別來自3個短吻鱷以及13種現代鳥類(鷸鴕、鴯鶓、鴨子和鵪鶉),以及11個化石種類的舌骨。這些化石主要來自中國的熱河生物群,包括小型的似鳥恐龍、翼龍甚至暴龍。由於舌骨在化石中的保存較為罕見,這些完好的舌骨標本顯得尤為珍貴。

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恐龍的舌骨和短吻鱷類似,短小而簡單,無法支持舌頭的自由活動。舌骨的形狀在翼龍、似鳥恐龍甚至在鳥類自身中具有多樣性。此外,這些類群的舌骨靈活性提高很可能與飛行有關,因為飛行大大擴展了它們的取食生境。

研究還發現,鳥類的舌骨和舌器有著多種多樣驚人的適應性特徵,很多情況與取食方式有關,可謂鳥類的取食“神器”。例如,如果不能用手來處理食物,這時舌頭就有可能成為重要的處理食物的輔助工具。恐龍在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中獲得了複雜、靈巧的骨質舌器。伴隨著現代鳥類生境的分異,舌骨進一步高度分化,顯示出多種和取食相關的適應性特徵。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