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滴滴俩大佬“不务正业”跨界互争地盘

风云争霸

2017年的情人节,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和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同一个酒桌上,他们把酒言欢、畅谈商业。酒终人散之后,就流传出了美团要做网约车的新闻,也就是滴滴的业务范围,而后,程维霸气地回应了5个字——“尔要战,便战!”

乍一看,这“做外卖的要涉足打车,做打车的开始送外卖”,确实有些让人有点“凌乱”。不过冷静一想,这在当前这个圈地跑马、跨界成风的互联网时代,也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

美团,滴滴俩大佬“不务正业”跨界互争地盘

冰火两重天

2017 年 2 月,美团打车在南京试水上线。为了吸引司机,美团对司机抽成 8%,低于滴滴 20% 的比例;2017 年 12 月,美团点评正式成立出行事业部;同期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城市开启报名;2018 年 1 月,美团在上海和南京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两个月后,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宣称 " 在 3 天里拿下当地网约车市场 1/3 的份额 "。这些地方都是滴滴最赚钱的地方,双方大战升级!

滴滴也进入了对方的商业腹地。今年 4 月后,滴滴外卖在两个月里进入三座城市:4 月 9 日,滴滴外卖在餐饮业成熟、消费力强劲、互联网渗透率较高的无锡开城,宣布 " 当日订单达 33.4 万单,9 天内就成为无锡市场份额第一的外卖平台 ";6 月 1 日,滴滴外卖进入南京;一周之内又下一城,宣布进入江苏泰州,与无锡、南京构建江苏铁三角布局。下一城是天府之国成都。

滴滴和美团都曾经历了各自所在的行业的血战,拥有强大的线下基因和地推能力。但要开展新业务还要面临新挑战。

花落谁家

如今,美团8岁,300亿美金估值;滴滴6岁,550亿美金估值。双方在彼此不交叉的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都遇到了在上升空间上的瓶颈。于是,扩大自己在O2O领域的市场份额,成为一家独大的赢者,成为了必然目标。

美团以外卖业务起家,并横向覆盖各种O2O服务,包括了酒店、机票、在线旅游、婚纱摄影、生活服务等等,美团的野心是成为一个O2O领域的超级巨无霸。横向做大的背后逻辑,是因为在O2O领域的用户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很多是非刚性需求,而且不具备粘性。比如订外卖、订酒店、订机票等等,本质上讲用户不存在品牌忠实度。所以只有做大、什么都做,把用户在O2O领域的行为全部聚合在一个平台上面,把用户的时间与精力全部拿住,才能建立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壁垒,才能防止对手从某一块业务切入并威胁到自己的业务板块。基于这样的逻辑,美团开始觊觎出行领域,提出了“灭饿除滴,商渠共赢”的口号,高调向滴滴宣战。

滴滴的发展逻辑,是区别于美团的另一个方向,即做强、做深、做专。在方向与定位的选择上,滴滴选择了美团的薄弱之处,专注于出行与打车,并把这一个业务板块坚持了下去。我们很难评估,滴滴的专注与坚持精耕细作的方向,在其成为独角兽中占了多少份额,但是理论上讲,在当时面临美团等巨头公司时,唯有差异化与做精做透,才能生存下去。倘若滴滴在当初切入出行之后,去覆盖其他业务板块,那么我们一定看不到现在的滴滴,他早已被美团、点评等绞杀。滴滴是聪明的,也是幸运的。基于这种做强的逻辑,让滴滴在出行领域火速成长。如今的滴滴,意在吃下整个出行领域,不仅包括中短距离出行,也包括最后一公里出行。所以我们看到滴滴在把打车做到全球第一之后,开始投资共享单车领域,并在今年开始自营单车的城市投放。面对美团的挑衅,滴滴也做出了充满底气的回应:“尔要战,便战”。

两者实力不想上下,都领域里的佼佼者!

总结:

这场竞争也说明,在当下的互联网江湖,谁都无法建立持续的垄断,不管阿里、腾讯,还是滴滴、美团,无一例外!

话说回来,“美团打车”也好,“滴滴外卖”也罢,这二者究竟是不务正业、盲目扩张的“乱入”,还是深思熟虑、志在必得的“争雄”,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不管双方战局如何,消费者的美好生活需要至少两个打车平台,我们欢迎搅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