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红网时刻株洲7月17日讯(记者 苏莉雅 通讯员 殷滋)还记得你小时候乘坐的公交车吗?从驾驶员旁边有“烤炉”的普通车,到“冬暖夏凉”的空调车;从“长尾巴汽车”、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到智轨列车;从“师傅,踩一脚(jio)”,到“中心广场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从后门下车”;从售票员喊“上车请买票”,到推行无人售票……随着公交车的升级换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脚步也越来越快。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50年代行驶在街上的公共汽车。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70年代末期的长尾巴汽车。

80年代,熟悉的“踩一脚”和“上车买票”的售票声

70年代,株洲大街上跑着的公交车是大型铰链式通道车,因其特殊的外表而有了“长尾巴汽车”的称号。这种双节公交车中间有个大圆盘,车辆一转弯,站在圆盘上的人就会跟着转动。

到了80年代中期,私营的中巴车出现在了株洲城区,这种灵活的中巴车弥补了当时公交系统线路少的不足。虽然票价比普通的公交车贵一点,但可以喊声“师傅,踩一脚”,享受随叫随停的待遇,很容易让人把其中的差价抛诸脑后。

“买票买票,上车滴买票……”站在公交车门边上的售票员拿着票板让人买票的样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现任株洲巴士公司营运三部部长的刘卫东就曾当过售票员,他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售票员中也不乏高手。有的时候一辆车只有一个售票员,‘里手’的售票员在乘客上车以后靠记领子、头发、眉毛、鼻子……一个不落一个不错的全部买好票。”而从售票员手里买了车票后,一直到下车都不敢扔,随时都要作好验票的准备。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1997年,巴士成立时20路无人售票车。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2008年,T2路杨莉专线。

90年代末,零钞兑换员上岗,发动机就在驾驶室里

1996年,株洲公交开始逐步实行无人售票。过渡时期,热心的零钞兑换员上岗了,他们站在公交车站,专为需要零钱搭乘公交的市民服务。杨莉就是其中一员,她每天提着5公斤重的零钞给市民换零钱乘车,株洲甚至还出现了以人名命名的——“杨莉专线”。

郭英是T45路公交车驾驶员,有着21年驾驶经验的她,家中有七口人和公交车打交道,是实实在在的“公交世家”。忆起90年代的开车时光,郭英告诉记者,当时车辆是汽油车,引擎就在驾驶员旁边,夏天没有空调,驾驶员开一趟车衣服可以干湿好几次,连水壶都是特大号的。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株洲纯电动公交车。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株洲公交舒适的乘坐环境。

改革开放40年|“踩一脚(jio)”你还记得吗?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在株洲上路。

2000年后,车辆不断更新换代,公交都市逐步形成

1997年,株洲公交由汽油车换成了后制动力的白云牌柴油车;2006年,株洲举办市运会,全市第一条公交线45路全线换成了空调车;2009年,株洲启动“电动公交车三年行动计划”,城区627辆骨干公交线路公交车全部电动化;株洲曾经还短暂投入过两台T2路双层巴士,并于2010年国庆节左右开通了双层巴士观光路线。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双层巴士渐渐退出了株洲的公交线路。

2011年7月,城区线路已全部置换电动,株洲成为了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2016年,株洲公交从中车引进纯电动车,也真正让公交实现了节能、零污染。“公交车辆的更新换代,不仅是为了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和环保,更是为了提升市民乘车的舒适度。”到了2018年,具有“马路地铁”称号的全球首列智轨列车在株洲“上路”,其采用的高铁柔性编组模式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运力。

光阴流转,株洲“公交都市”初具雏形,如今的株洲百姓乘坐公交车出行更加便利和快捷。虽然在2017年9月1日,公交票价调至2元,但市民使用公交卡依然可以处在“1元时代”。

(特别鸣谢株洲市城建档案馆、株洲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美丽株所微信公众号提供以上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