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近期十堰为什么这么热吗?快看专家怎么说!

今年入伏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天,气温一度超过了40℃,这种天气正常吗?为什么实际感觉比预报的更热?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进行人工增雨?记者就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向多位气象专家请教,为大家解疑答惑。

我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说到一个地方的天气,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我市位于汉江流域的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区的最北部。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温度年际变化不明显,气温年较差小,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境内山地起伏明显,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北有秦岭山脉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和削弱作用,南有大巴山系对西南暖湿气流的阻隔和扰动影响,加之境内丹江口、黄龙滩等大型、特大型水库巨大库容的水体气候效应及众多散落分布的山间河谷、盆地的地形效应,使得我市气候既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又有别于同类气候区域内其它地区所独有的个性特点。其主要表现为集内陆腹地季风气候和地形小气候为一身,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和局地小气候差别较为明显的特点。即所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

而在夏季,我市常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降水日数虽较多,但由于身居内陆秦巴山区腹地青藏高原下风方,受特殊地形的阻隔和干扰,降水过程及其强度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一方面局地降水频繁发生,另一方面干旱天气及高温天气又频繁出现,旱、涝天气极为常见。

为什么实际感觉比预报的更热

有网友问,天气预报的温度播报只有三十六七摄氏度,可是外面地表的温度都快接近60℃,感觉地面好烫脚,是不是天气预报的温度有点“保守”呢?

“我们说的温度是自然的空气温度,观测站设立在地势开阔、有植被、通风的地方,而且是1.5米的高度。”市气象台专家介绍,人们的体感温度,还要受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比如水泥地面、汽车尾气等,所以人们会感觉更热一些。

体感温度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人们感觉热,除了高温因素外,还有相对湿度因素。

什么原因导致持续高温

这段时间,我市每天最高气温都在38℃、39℃左右,这到底是咋回事?

气象专家说,目前,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入伏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天气,没有明显降水,积温高,热能量大,累积到一个峰值,集中“爆发”。

当然,近期“高烧”持续不退,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我们说的副高,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

据相关资料显示,21世纪以来,副高在夏季的强度明显增强,2001-2017年的平均强度比1981-2000年增加了近40%。由于副高的增强,中国出现极端降水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持续出现高温天气。

为什么不进行人工增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天气这么热,为何不进行人工降雨呢?

实际上,人工增雨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不能凭空增雨。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间,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由于目前水汽条件不足,达不到条件,也就是说,人工增雨作业“英雄无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