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近期十堰爲什麼這麼熱嗎?快看專家怎麼說!

今年入伏以來,我市持續高溫天,氣溫一度超過了40℃,這種天氣正常嗎?為什麼實際感覺比預報的更熱?這麼熱的天,為什麼不進行人工增雨?記者就不少市民關心的話題,向多位氣象專家請教,為大家解疑答惑。

我市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說到一個地方的天氣,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該地區的氣候特點。

我市位於漢江流域的秦巴山區,地處我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區的最北部。氣候溼潤,光照充足,冬少嚴寒,夏少酷暑,溫度年際變化不明顯,氣溫年較差小,屬典型的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由於境內山地起伏明顯,海拔高度相差懸殊,北有秦嶺山脈對北方冷空氣的阻擋和削弱作用,南有大巴山系對西南暖溼氣流的阻隔和擾動影響,加之境內丹江口、黃龍灘等大型、特大型水庫巨大庫容的水體氣候效應及眾多散落分佈的山間河谷、盆地的地形效應,使得我市氣候既具有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典型特徵,又有別於同類氣候區域內其它地區所獨有的個性特點。其主要表現為集內陸腹地季風氣候和地形小氣候為一身,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徵和局地小氣候差別較為明顯的特點。即所謂的“高一丈、不一樣”和“十里不同天”。

而在夏季,我市常處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外圍,降水日數雖較多,但由於身居內陸秦巴山區腹地青藏高原下風方,受特殊地形的阻隔和干擾,降水過程及其強度的時空分佈極為不均。一方面局地降水頻繁發生,另一方面乾旱天氣及高溫天氣又頻繁出現,旱、澇天氣極為常見。

為什麼實際感覺比預報的更熱

有網友問,天氣預報的溫度播報只有三十六七攝氏度,可是外面地表的溫度都快接近60℃,感覺地面好燙腳,是不是天氣預報的溫度有點“保守”呢?

“我們說的溫度是自然的空氣溫度,觀測站設立在地勢開闊、有植被、通風的地方,而且是1.5米的高度。”市氣象臺專家介紹,人們的體感溫度,還要受城市“熱島效應”等影響,比如水泥地面、汽車尾氣等,所以人們會感覺更熱一些。

體感溫度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人們感覺熱,除了高溫因素外,還有相對溼度因素。

什麼原因導致持續高溫

這段時間,我市每天最高氣溫都在38℃、39℃左右,這到底是咋回事?

氣象專家說,目前,我國多地持續高溫。入伏以來,我市持續高溫天氣,沒有明顯降水,積溫高,熱能量大,累積到一個峰值,集中“爆發”。

當然,近期“高燒”持續不退,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我們說的副高,一般是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在夏季,因為強度高,其範圍幾乎可佔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在冬季,強度和範圍都會減小。

據相關資料顯示,21世紀以來,副高在夏季的強度明顯增強,2001-2017年的平均強度比1981-2000年增加了近40%。由於副高的增強,中國出現極端降水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多,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持續出現高溫天氣。

為什麼不進行人工增雨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天氣這麼熱,為何不進行人工降雨呢?

實際上,人工增雨要有一定的天氣條件,不能憑空增雨。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氣是,作業區上空有水汽含量較豐富的積狀雲,且雲層較厚,雲頂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間,地面有小於10公里/小時的微風。由於目前水汽條件不足,達不到條件,也就是說,人工增雨作業“英雄無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