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汉初年的开国将相大多都是布衣?

为什么西汉初年的开国将相大多都是布衣?

在汉初的这些功臣们,张良出身最为显贵,是韩国丞相的后代。其次是张苍,曾经是秦国的御史;叔孙通,是秦的待诏博士。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椽;曹参,是狱卒;任敖,是狱吏;周苛,是泗水县的一个卒吏;傅宽,是魏国的一个骑将;申屠嘉,是材官。

其他的像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都是布衣。

樊哙也仅仅是个杀狗的,周勃是红白喜事吹箫的,灌婴是卖布的,一时间,这些人都在风起云涌的乱世中雄起,身居将相,为一时人杰,这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问什么会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事情呢?

其实秦汉时期,本来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局时代。自古以来,分封诸侯,君主在自己的封国之内称君,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卿大夫们也是世袭,这种传统传承了千年之久,在大家的眼里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世卿世禄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世袭的暴君,祸害百姓;强臣大族也经常发生篡位弑君的事情,祸乱不止。

后来天下并为七国,各国之间互相征伐,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都不得不进行变法,试图改变世卿世禄的局面,但是千年的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不可能突然就彻底转变,于是就只能先从提拔一些地位低贱而才能卓绝的人为官。

在这一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以善于游说显贵,从布衣百姓,摇身一变变为一国丞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以善于征战显贵,从布衣百姓,摇身一变变为三军之将。

这就算开了布衣将相的先例,各国君主想兼并其他国家实现统一,就不能不借助这些布衣将相的才能,于是这些布衣将相逐渐显贵起来。

为什么西汉初年的开国将相大多都是布衣?

秦始皇扫清六国、一统天下靠的就是这些布衣将相们的努力。

假如秦始皇当初施行仁政、与民休息的话,就不会激化社会矛盾,也就不会有二世而亡的结局。但是秦始皇太心急了,竭尽民力来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导致群雄并起。

在秦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汉高祖刘邦以布衣之身起事,并且最终击败群雄,建立了西汉王朝。

为什么西汉初年的开国将相大多都是布衣?

为什么西汉初年的开国将相大多都是布衣?

汉高祖起自布衣,他的部下也大多是亡命无赖之徒,这群出身低贱的人依靠军功封侯拜将,是当时的“气运为之”,也就是时势造英雄。

但是在楚汉之际,天下依然分封了许多诸侯王,比如楚怀王心、赵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韩王信、齐王田氏诸子弟等,就算是到了西汉建立之后,也封了许多异姓诸侯王。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大家认为封邦建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能说改就改了。

但是后来,为了适应皇权加强的政治形势,汉朝所封的八个异姓王中,七个被消灭,这就说明就算人们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分封制的时代,但是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也会无情地将这些成见碾碎。

因此,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出身布衣的人走上统治阶级,那些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制度便会被无情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