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區信訪工作者的自述

我叫劉煥影,是北京市通州梨園鎮翠景北里社區的黨支部書記、主任,從2008年1月1日起,我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社區工作,也伴隨著十年的信訪工作,在這十年裡,除了日常事務,我接觸得最多的就是群眾來訪,也就是最基層的信訪工作,群眾利益無小事、努力為群眾辦好事是我的服務宗旨,基層信訪工作事無鉅細,沒有時間限制,不管是停水、停電,還是白天、夜裡、週末假日,對於群眾來說,任何事情都是他們的頭等大事。我由原來不善於和群眾溝通,到現在能夠熟練地協調矛盾糾紛化解信訪問題,其間有不少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感受頗深!

一個社區信訪工作者的自述

2016年春節前夕,當家家戶戶都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準備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時候,我所管轄的瑞都國際小區9號樓21層住戶家中突然失火,火災導致整棟樓的住戶都損失慘重,面對這種突發情況,我首先想到的是安置群眾,安撫情緒,並在第一時間聯繫上級部門和相關單位。接下來近半個月的時間我都在處理受災群眾的來電來訪,有的群眾情緒激動,有的甚至惡語相向,為了避免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發生,我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迅速介入,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調解人員連續多次到失火現場和各個樓層的住戶家中走訪,併到消防大隊及有關方面進行多方調查,依法進行調解。

一個社區信訪工作者的自述

在調解中,我們作為調解員,一方面給事故雙方的當事人耐心細緻地講解有關法律規定,同時積極對人員進行心理疏導,考慮到當事人實際賠償能力有限,我多次與上級領導溝通,介入到賠償問題中,勸導居民要相信政府,經過半個月的走訪、座談、調查實際損失情況,終於與相關住戶達成了調解協議,既保證了受災戶的利益,也避免了事件的擴大,使大家能夠踏踏實實的過個春節,我的心裡也像石頭落地一樣,鬆了一口氣。

一個社區信訪工作者的自述

作為最基層的信訪工作者,雖然有辛酸、有汗水,但是更多的欣慰和快樂。這十年來,我直接或間接參與處理的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將近600餘件,接待來訪群眾1500餘人次。大到火災財產賠償,小到夫妻吵架拌嘴,雖然信訪事件有大有小,但是我都一一認真對待,因為只要我從點點滴滴從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就會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就無愧於我的崗位。我深知,群眾在求助無門的時候總是希望有一盞明燈照亮前方,他們第一時間就會找到我們最基層的幹部,這是對我們最大的信任。我也從最初的心裡不理解難接受,轉變為現在熱心努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以後我會在這個崗位上繼續發揮作用,讓矛盾化解在基層,讓社區更加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