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不聽良言,貴族爭權鬥富,網友:不歸路!

西晉初年,晉武帝司馬炎在治國方面比較能接受大臣的建議,減輕人民的負擔,朝廷的政治還算比較清明,可當司馬炎消滅了吳國,統一了天下以後。他開始忘乎所以起來,生活上逐漸奢侈腐化,對大用們的合理建議良言也聽不進去了,特別是在任用政府官員方面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導致西晉加速滅亡的原因。

晉武帝司馬炎不聽良言,貴族爭權鬥富,網友:不歸路!

來自網絡圖片

司馬炎廢掉魏元帝后,他想:“我輕而易舉地就廢了魏國,建立了自己的天下,魏國的大臣們竟然沒有一個人敢講話,這是什麼原因?”司馬炎認為,這中間根本的原因就是魏國皇帝的家族勢力不夠強大,諸侯王沒有實力。如果魏國皇帝及時分封自己的子弟,讓子弟們擁有足夠的權力。那麼任何人都不能在朝廷內發動兵變。即使發動了兵變,也沒有辦法站住腳跟。於是,司馬炎把自己的族同姓的人一個個地分封為王侯,讓他們各鎮一方,並且掌握著很大的軍事權力,像這樣的諸侯王,共封了幾十個。

晉武帝司馬炎不聽良言,貴族爭權鬥富,網友:不歸路!

來自網絡圖片

晉王朝的建立,還有許多大功廈,司馬炎給這些功臣以極高的封賞,還實行了九品中正制,按等級選拔人才。這種選拔的結果是,能在高位當官的人,他家的子弟就能及時被選到政府各級崗位上當官。中國古代有一句俗話叫“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這個道理。而出身比較低的人,就很難被選拔出來當官,本事再大也不行,一般的老百姓更加沒有希望。所以當時流傳著一句俗話,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就是說,在高級官員位置上,沒有家庭出身低賤的,在下級官員的位置上,也沒有家庭出身高貴的,在朝廷的文武官員中,大多數出身於世代官僚的家庭。如徵南將軍芋枯是魏國大傅蔣巨的外孫,太傅何曾是魏國大僕何壑的兒子,安東將軍王渾是魏國司徒王昶的兒子,侍中裴菜傾是魏國中書訟裴秀的兒子,後將軍王他是魂國大尉王肅的兒子,司馬歸的妻弟,也就是司馬炎的親舅舅了。

晉武帝司馬炎不聽良言,貴族爭權鬥富,網友:不歸路!

來自網絡圖片

這些貴族子弟,世世代代過著豪華的生活,大多數人只會蒐集錢財,爭權奪利,王飽和石崇比富,就是一個典型事例,王愷當時在京城中要算最富有的,沒人敢和他比鬥。可是散騎常侍石崇卻比王愷還要有錢,王愷以為自己是皇帝的舅舅,誰都不敢和自己比鬥,難道你石崇能比我家還要富有嗎,兩人便互相比較起來。王愷於是家裡用糖洗鍋刷餐具,石崇聽說以後,在家便用蠟燭當柴燒,石崇不服,而用織錦布做了五十多步長,王愷把家裡所有房屋都用香米刷過,石宗卻用紅色的石蛤塗牆。比了數次,王愷一直沒有鬥過石崇,心裡更不服氣,忽然想到武帝司馬炎有一株二尺來高的紅珊瑚,還是海邊上進貢來的。王愷去向晉武帝把紅珊瑚借到家中,然後帶著幾個從人,抬著紅珊瑚來到石崇家,認為崇這下非鬥輸不可,哪知道石崇反而抄起一把鐵尺,乒乓幾下,把珊瑚打得粉碎,這下王愷可惱火了,要和石崇拼命,石崇卻笑笑說:“這點小東西,值不幾個錢?”喊家人從後面拍出幾十個珊瑚來,最大的有三四尺高,最小的也比他地帶來的好,石崇對王愷說:“我賠你的珊瑚樹,這麼多珊瑚樹中,任你挑選!”王愷氣得發呆,心想連皇帝都比不過了,我還和他爭什麼!一轉身,掉頭就走。

晉武帝司馬炎不聽良言,貴族爭權鬥富,網友:不歸路!

來自網絡圖片

石崇的出身也是貴族,父親是魏國時的司徒石苞,石崇因伐吳有軾,被封為安陽鄉侯,又調任荊州刺史,在荊州做官時,他經常讓自己的親兵扮成強盜,去搶有錢人家,就是這樣豪富起來的,這些佔據高位的豪門貴族,除了鬥富,就是爭權。在朝廷裡勾心鬥角。如司空衛真掌握著大權,司馬炎經常和他討論軍政大事,中書監苟勖就很不高興,和賈充聯合起來,攻擊衛真,幸虧司馬炎知道衛真是個忠臣,沒聽他們的挑撥、可到底在晉惠帝時朝殺掉了衛真,張華在當時是個武全才,輔助司馬炎、司馬衷兩代都很有功勞,可當趙王司馬倫發動兵變時,將張華也殺掉。

晉王朝對大臣,王公們不是濫賞,就是濫殺,這些貴族出身的王公大臣又是一個個地爭權奪利,給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最後西晉走到了歷史的不歸路,垮了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