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達320億元:「破紀錄」重新成爲電影市場關鍵詞

截至2018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為320.31億元,同比增長17.82%;總人次為9.01億,同比增長15.34%。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為189.65億元,同比增長80.1%,佔總票房份額的59.21%,佔據市場主體地位。

上半年國產影片多個數據都“破紀錄”

前6個月,中國影市多個數據都“破紀錄”,用時50天票房破百億元,同比2017年提前10天;用時90天票房破兩百億元,同比2017年提前36天;用時167天票房突破三百億元,同比2017年提前35天。在檔期方面,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四個檔期票房均創造了內地市場新紀錄。

據統計,上半年,內地市場共產出票房過10億元的影片9部,其中國產影片5部;票房過億元的影片41部,其中國產電影19部。

這些數據能否顯示,前幾年縈繞著中國影市虛假繁榮的泡沫正在消散?著名影評人譚飛表示:“不能說泡沫完全消散了,但是有消散的跡象,中國電影市場確實有開始回暖的現象。”

史航則表示:“我從來不容易被數字本身打動,我覺得如果票房增加了,不算是一個特別大的喜訊。也可能是因為有一些大體量的電影進入了市場,比如投資5億的票房達到了10億,這沒什麼高興的。一千萬投資能到達到1億才值得高興,應該比的是回報比例而不是增長數額。”

而光線傳媒CEO王長田在上海電影節曾表示,中國電影的第一次危機正在到來,“資本在撤離影視行業,很多影視公司的項目融資出現了困難。”王長田嚴肅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未來一兩年內,說不定有幾千家公司要倒閉。”

中國電影將回歸“內容為王”

國家電影局的總結中提到,逐步擺脫熱錢的中國電影產業在城鎮化發展和消費升級雙引擎驅動下,基本面依然向好,依賴商業運作的電影數量明顯下降,電影生產逐漸迴歸內容本體,更多高質量電影產品開始加速湧現。

2018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320亿元:“破纪录”重新成为电影市场关键词

其間,有高工業技術規格的《唐人街探案2》《動物世界》;也有回顧歷史的《無問西東》;既有彰顯國家力量的《紅海行動》;又有關注現實的《暴裂無聲》。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集合了中國多家影視公司老總的一場關於“新時代的中國電影”的論壇中可以看出,電影企業觀念正在發生變化,都談到做最好、最對、最中國化的內容,讓觀眾、市場接受,“內容為王”其實才是一個企業安身立命的不變“法寶”。

藝術電影穩定放映推廣陣地形成

2018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上座率達到71%,票房較四年前上漲十餘倍;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開票首日不到1小時售票量突破23萬張,超越了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日的線上出票量,這些不斷刷新的紀錄彰顯了觀眾對“藝術影片”的巨大需求。

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步發展和成熟,多層次觀眾的多樣化觀影需求越來越得到從業人員的重視,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大象點映、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等多元化放映方式堅持進行市場探索。

2018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320亿元:“破纪录”重新成为电影市场关键词

其中,進口影片《三塊廣告牌》從3月1日起在全國藝聯專線放映,至5月1日下映期間共產出6498萬元票房,其中88%的票房都出自全國藝聯加盟銀幕。

從2016年10月成立至今,全國藝聯的發展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已經在220個城市擁有了1432家加盟影院1838個加盟影廳,包括48條院線90家影管公司,在各地放映了62部中外佳作,其中既有中國影史經典老片,也有最新奧斯卡獲獎影片,既有成熟影人的突破創新之作,也有在各個節展斬獲獎項的新人處女作,以《三塊廣告牌》為代表的專線發行實踐也漸入佳境。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電影節展、單體藝術影院、全國及各地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三個穩定的藝術電影放映推廣陣地。

政策法規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2018年春節檔之前,各大製片方攜手提出“限制票補”的措施,即觀眾實際支付票價不得低於19.9元,每部影片只能“票補”50萬張,春節檔後,這一措施得到長期延續。

2018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320亿元:“破纪录”重新成为电影市场关键词

4月29日,就部分影院反映《後來的我們》上映後出現的大量集中退票情況,國家電影局約談相關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士,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機制、認真查明存在漏洞,共同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6月27日,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

能否誕生現實題材的爆款佳作

步入下半年,第一個月就迎來了國產片保護月,7月的華語電影有很多讓人期待的佳片,姜文的《邪不壓正》、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都是熱點。下半年能否出現《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這樣的票房爆款,目前還不好預測,但即將公映的、點映票房就突破3000萬的現實題材作品,卻對國產片有著不同的意義,這就是譚飛和史航都提到的《我不是藥神》。

2018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320亿元:“破纪录”重新成为电影市场关键词

該片的點映口碑持續火爆,甚至很多人已經封其為“2018年最佳國產片”、“現實題材上看出國產電影的曙光”,譚飛更斷言:“《我不是藥神》如果成為爆款,將是中國電影的另一次升級。它是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和人文內核的電影,意味著國產影片的內容和題材是越來越豐富和多元了。”史航也表示:“《我不是藥神》是最大的驚喜,現實生活真的值得重視。”

最重要的是2018年全年的票房成績,能否再度輝煌,並代表著中國電影市場再次迎來新的繁榮?

“中國電影再過五年十年,將進入大公司、大集團的時代。”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預測,“電影行業的風險不斷增強,一般公司要在這樣的大製作、高風險的產業環境裡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或者大有增長的發展,可能困難更大一些。”他認為,大公司的整合,商業模式升級,才是長遠之計。

而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系研究員劉藩也認為,中國電影商業模式升級很重要:“迪士尼現在傳媒產業的整個產值超過1.6萬億,如果國內能出現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那就能夠共享泛媒經濟,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電影業也會得到傳媒資本良性的、強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