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应伯爵背叛西门庆,吴月娘痛骂王六儿

语易初读《金瓶梅》第176篇

金瓶梅:应伯爵背叛西门庆,吴月娘痛骂王六儿

入殓

三十三岁的西门庆虽家财万贯,却因贪欲丧命,连棺材都没来得及准备。西门庆的简陋葬礼同李瓶儿的豪华葬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应了一句俗谚:“太太死了满街白,老爷死后没人抬。”比如,西门庆为李瓶儿的棺材板花费了三百二十两,而吴月娘为西门庆的棺材板只花费了四锭元宝二百两。

三日大殓,西门庆被装入棺材,铭旌为“诰封武略将军西门公之柩”。合家大小都为西门庆披麻戴孝,陈敬济在灵前还礼,李娇儿和孟玉楼陪待堂客,潘金莲管理库房,孙雪娥负责茶饭。吴月娘因刚生下孝哥而不便待客,故只在房中发号施令。

应伯爵前来吊孝时,提醒陈敬济凡事要仔细,多向两位舅舅请教。此外,何千户不仅咐排军和节级要听候调遣,还表示会帮助西门大院讨回欠债。表面看来,西门庆的妻妾、朋友和同事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道义,实际上却暗流涌动,各自在盘算着未来的走向。

金瓶梅:应伯爵背叛西门庆,吴月娘痛骂王六儿

背叛

来爵、春鸿和李三赶到兖州察院时,宋御史早已把古器批文派发给各府买办,因不好驳了西门庆的面子,故又派人到东平府讨要批文。进城后,李三听说西门庆已死,就心生两条奸计:要么大家一起去投靠张二官,要么给他俩每人十两银子以帮他隐瞒。

春鸿不肯忘恩负义,来爵却当即表示要钱。回到西门大院后,春鸿如实交代了李三之事,气得吴大舅欲找何千户帮西门大院讨回李智和黄四所欠的六百五十两银子。应伯爵在痛骂李三之后,却又急忙到李三家会同黄四商议。常言官官相护,岂不知金钱开道?

“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老谋深算的应伯爵为了私利,帮他俩出谋划策:首先用二十两银子搞定吴大舅,取得古器批文;然后筹措二百两,用于还债;再备办一张祭桌,祭奠西门庆;待办妥后,去投靠张二官。果然,事情按照应伯爵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此外,在吴大舅的操办下,还免了他们五十两,另立了四百两欠帖。

金瓶梅:应伯爵背叛西门庆,吴月娘痛骂王六儿

头七

头七之日,应伯爵召集谢希大、花子繇、祝实念、孙天化、常峙节、白赉光,以“洒土也眯眯后人眼睛儿”为由,让每人拿出一钱银子,以祭奠昔日的恩主西门庆。这些“小人之朋”虽花费了一钱银子,却换回了一条七分银子的孝绢,还饱餐了一顿美味佳肴,怎会用心聆听水秀才这篇暗含讥刺的祭文——“逢乐而举,遇阴伏降”。

李妈妈派李桂卿和李桂姐前来上纸吊问时,这对姐妹俩悄悄向李娇儿说的这段话,道尽了风尘女子的薄情寡义。“俺妈说,人已是死了,你我院中人,守不得这样贞节!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叫你手里有东西,悄悄叫李铭捎了家去防后。你还恁傻!常言道:‘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不拘多少时,也少不得离他家门。”

王六儿前来烧纸祭祀,却受到了空前的冷待,兄弟王经早被辞退了。来安好心去给吴月娘报信,却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吴月娘一向没有度量,更无谋略,竟然把西门庆之死的责任推给了王六儿。吴大舅力劝吴月娘断不可如此行事,“自古人恶礼不恶”,更因“他男子汉领着咱偌多的本钱”。良久,孟玉楼出来还礼,陪她喝了一盏茶。

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有段点评吴月娘的精彩文字,现引述如下:初读这部小说,不会强烈地觉得月娘的不好,因为表现得并不明显之故;但越是熟读《金瓶梅》,越是仔细品味吴月娘这个人物,就越是讨厌她的粗鄙、浅薄、蠢钝、贪婪。又没有任何温柔妩媚、娇俏动人的丰姿来弥补这些缺陷,动辄张口骂人,而就连骂人,也不像金莲冰雪聪明、伶牙俐齿,令人又恨又爱,只是硬梆梆、直通通,毫无魅力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