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今日頭條推出的「付費專欄」?

張小當雜貨鋪


實際上,這一塊兒我個人覺得,頭條的付費專欄機制還沒有完善,目前頭條付費專欄,主要目的肯定是為了打

知識付費這一塊。但是由於知識付費市場本身的商業模式存在侷限,頭條如果沒有創新機制存在,個人覺得僅靠流量是沒辦法輕易打入市場的。(當然我相信頭條是有創新機制的,只是目前還沒實施)



我就簡單來講一下知識付費市場本身的商業侷限吧。

事實上,知識付費這個產業肯定是一個半炒冷飯的市場,因為不能完全歸咎於炒冷飯。它只是資本市場的運作套路而已,知識付費的商業邏輯其實很早就存在了,最早起源於百科、問答平臺,以UGC知識為主那些,也就是百度360問答、百科、知乎那些;後來,大約在2005年,中國有市場提出了“威客”的概念,其實就是知識付費的架構(不過現在威客已經發展到C2C方向了)。但真正引起關注的是資本市場在2015-16年左右,對威客市場的架構重組

當時以果殼網在行旗下的分答為爆紅機制,分答模式一時間橫出江湖,以付費問答+語音偷聽的結合方式,一方面,滿足了用戶對於某些專業、或有疑惑的問題需求,另一方面,為主要提問者提供了一個資金回籠的附加價值。

簡單來說,我付費提問,然後通過把召集共同需求的人結合起來,低價眾籌賣答案,將費用重新賺回來。整個流程以語音為嫁接。

不過分答的壽命很短,僅僅幾周之後就被封掉了。但它直接引爆了知識付費的市場格局,知乎、微博均推出同類競品值乎、live。我記得當時我做科普網站尾猿會網,純科普市場份額大概在7~8%左右,還想跟風出一個新IDEA打知識付費的市場(當時還有一款笑話教育軟件“學習尾猿”做流量基礎),只可惜我那時天使投資人並沒有看中,說“你別跟著資本機構瞎炒作”。

再這之後,知識付費又一度從“語音”這個風口引申到“聲音版權”這塊,即以羅輯思維“得到”、“喜馬拉雅FM”為主題的“音頻”知識付費市場。不過,個人感覺對於羅輯思維的評價並沒錯:他提供的知識似乎沒有什麼大用,純粹販賣焦慮而已。

之後陸陸續續進來一批創業者,但是他們也都沒有做出什麼大的成績來。


簡單來說,目前的主要知識付費市場,仍舊是以語音為載體,做付費問答或信息提供或信息倒賣。但很多資本家並沒有搞清楚,知識付費的核心需求並不是“知識”,而是“知識效用”(C端)和“最大知識收益”(B端)的供需平衡。簡單來說,你丫這個知識得讓讀者有用、能夠發揮作用,同時最大化的讓有用的知識變現;頭條能夠提供的目前只是B端存在優勢,即個性化推薦可以精準匹配流量當中的用戶需求。但是有用這塊,一定得靠創新,不能單純的教科書式提供,或者販賣焦慮。

比如你要學習物理,肯定不能只放個方程上來然後說一堆術語完事:


那知識如何才能有用?個人覺得有兩點要素:

①知識的系統和全面性,你得全啊!
②知識的吸收能力,你講的像天書一樣,幾個看的下去?

去年頭條從很多地方挖了許多知識大V做悟空問答這塊,是一個很明智的舉動,一方面為頭條原先的標題黨做清理,一方面適應頭條信息流的需求匹配。如今看來,如果要做知識付費,大V肯定也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入口。但關鍵是,這個資源究竟該怎麼用,如何做好推薦機制,知識全面性,就看頭條本身的規劃了。

無論如何,支持頭條的創新。


賴仲達


知識付費在近兩年是被非常看好的,不管是投資者還是平臺,都希望能在這個領域獲得自己的蛋糕。因此像得到、知乎這樣的平臺,也是紛紛邀請名人、大V入駐,利用他們自帶粉絲的優勢,來為自己的平臺打開局面。而且我們微信公眾號領域的領軍人物咪蒙,也是開了一個課程。



不過在幾個月以後,我們的消費者便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有些所謂的知識付費內容並不怎麼樣,沒有什麼幹活,反而是和你扯一些事情來消耗時間。像這樣的情況,和我們的明星開店非常相似,利用自己的優勢,卻不考慮粉絲的感受,那遲早要出問題的。

而且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有相似的課程,價格是相差幾十倍。我們在正規的平臺買一個課程,花費估計要一百多,但是在網上的QQ群裡,價格幾塊錢。為了驗證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也是花錢買了,結果內容是一樣的,聲音會差點。而根據相關人員的透露,這些是可以利用高級錄音器錄下來的。

所以現在知識付費的情況是消費者懷疑講師的能力,花錢去買一個課程,要是又碰到一些無關痛癢的內容,沒有多少幹活的內容,那這個錢就是白花了。另一個,我們具有原創的作者很難保證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權,這個在很大程度上對作者打擊是非常大的。

那在前幾天,頭條也是開通了收費專欄,當然估計還是在試運營階段,因為他們也是想看看這個市場到底是什麼樣的,有沒有機會來推廣這個市場的。

就目前我們瞭解到的信息,付費專欄應該還只是針對文章這一塊的,比如針對某件事情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且有些觀點也是不便放在頭條上給所有的人看的。就算是寫了出來,審核這關估計也是不好過的。像這種就是非常適合有共鳴的人去看去交流,那要是這樣的情況下,付費對於消費者來說問題應該不大的。

在語音方面的付費,估計暫時還沒有。錄製、準備都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前面的得到、知乎一樣,也是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收費專欄開通給的是那些專業領域的作者,他們首先是擁有非常多的粉絲,而且專業的知識也是能讓他們獨佔鰲頭。如果這個付費專欄真的有人付費,那它這個內容肯定是需要在某個框架裡才能閱讀的。

比如我花錢買了這個內容,只能在哪裡看,而且還不能轉發,不過你要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記錄下來,那也沒有辦法,語音的話別人也是可以錄音的。如果針對的是有共鳴的用戶,那這個問題不大,是全部用戶,估計要出問題的。

開通專欄收費,應該是尋找更多有共鳴的人,而怎樣保護我們專欄作者的權益,這個估計是要好好思考的。


17看科技


知識付費我想不應該設專欄,因為專欄可能只有很少人會看!我覺得有些問答精品通過核審後可全面推薦,這些文章就可以用來付費。

付費作品首先是要平臺有作品保護的、因為是精品作品,作品說出了實質性和價值所在。在作品的關健部位要求付費或打賞!付費或打賞後讀者可繼續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