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王府,就是诸王居住的府第。诸王,俗称王爷,是皇帝亲封其兄及子孙的爵位。据光绪年间的《大清会典》记载,整个清代的爵位分十二等,但其中只有亲王、郡王才有资格拥有王府。

清代的王府既是一批散落在京城的小皇宫,又是一座座民间的顶级四合院。而它们的主人们,有的功高盖世,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建立过赫赫功勋,有的则对清政府的腐败堕落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进程的迟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1851年,被赐给恭亲王奕訢,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而来,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恭王府本属于王府文化圈,却有着媲美皇家文化的资本,这一切都得益于和珅和大人一辈子的精打细算和对人心的博弈。不得不说的是,自古凡是大奸大恶之人能力都十分出众,大贪官和珅和大人也不例外。

和珅的经历也算是自带传奇色彩了,他出身贵胄,但自幼失去双亲,令其饱受欺。后进入咸安官官学后,发奋读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通读四书五经,但那时饱腹才华的他却是皇帝爷的轿夫。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和珅画像图

和珅得势后,开始贪污、结党,发展自己的势力,乃至掌握朝中大臣的生死大权。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建家宅,就选址而言,宅子占据了京城绝佳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三面分别被北海、前海、后海环绕着,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除了地理位置,恭王府在建筑上也极其有特点,恭王府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其规格可以与宫殿建筑媲美。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王府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形式多样。并且府内各厅堂划分灵活,空间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空间需求。

府内有国内唯一留存下来的西洋拱门建筑,西洋门位于恭王府花园和府邸交界处,也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简直就是恭王府的最中心处。门额上外刻“静含太古”四个字,内刻“秀挹恒春”四字,享太古之幽静,拥满园之春色。据说这种门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如今却只有此门流传下来,因此成为恭王府的 “绝妙之笔”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康熙皇帝留存下来的福字碑也在恭王府。这是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字顶还盖有皇帝印玺!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如果你去北京,请留出半天的时间给恭王府,它绝不会让你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