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油輪海上徘徊兩月難尋買家,「茶壺」地煉廠正遭遇全方位阻擊

理性·建設性

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超級油輪載重超16萬噸,可運輸200到300萬桶原油。以往,油輪到達山東諸港,立刻會被蹲守的“茶壺”煉廠(規模較小的地煉工廠)搶購一空。

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近日,兩艘由英國石油公司(BP)承租的超大型油輪,一直在山東附近海域徘徊。

目前,中國共有“茶壺”煉廠約80多家,約佔全國總煉油能力的1/3,其中山東地煉69家,佔地煉總產能約68%。山東因此被稱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可這次,兩艘油輪在山東沿海一帶已停靠一兩個月仍無法找到買主,將滿船的安哥拉原油完全卸空。對此,BP公司表示不予置評。儘管不知道具體租金,但業內人士估計,超級油輪日租費每天可達兩三萬美元。

此時,岸上聚集著中國數量最多的煉廠,卻有一半在停工檢修。據金聯創對山東地煉44家煉廠裝置統計,截止到7月4日,山東地煉開工率為53.88%。

海上到港原油滯銷,陸上煉廠紛紛停工。眼下,中國“茶壺”煉廠正陷入一場新的產業危機——受國內消費稅新政、國際原油價格高走、人民幣大幅貶值等因素衝擊,地煉在掌握“油權”後正遭遇第一次大面積虧損。再加上環保和安監審查的趨緊、大型石化基地的陸續投產,中國“茶壺”煉廠又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新的危機

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地煉若不能及時轉型,必將會有一批被淘汰出局。”未獲得原油使用權時,地煉尚能在產業夾縫中將規模越做越大,如今山東匯豐石化集團(以下簡稱“匯豐石化”)一位高管李勇(化名)卻憂心忡忡。他坦言,企業已經陷入了虧損。

匯豐石化所遭遇的困境並非個例。山東華聯石化集團一位管理人士也表示,“眼下各家情況差不多”,他所在的煉廠銷售汽柴油也是賠著往外賣。據路透社6月下旬報道稱,已有近40%的中國民營煉廠處於虧損,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

儘管上述兩家煉廠不肯透露具體的虧損程度,但石化分析機構隆眾資訊統計,上月“茶壺”煉廠處理每噸原油平均虧損約300元人民幣。而在2016年初時,每噸原油的加工利潤尚有900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在這期間,地煉加工每噸原油就有1200元蒸發掉了。

這是地煉爭取到原油進口權、使用權後,第一次大面積虧損。受此影響,煉廠開工意願普遍不足。

據金聯創統計的44家地煉中,7月第一個周總共有科利達、匯豐、聯盟、東明石化、海科瑞林等18家地煉常減壓處於停工狀態,同時多家山東地煉檢修計劃繼續落地,利空開工率跌勢不止。截止到7月4日,山東地煉常減壓開工率為53.88%,環比跌2.59百分點,這與 2016年底地煉65.72%的開工率相比,已是大幅下降。

然而,“茶壺”煉廠的困境或許只是剛剛開始。在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李勇看來,導致煉廠虧損的主要原因,短期內難有改變。

一方面,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吞噬著煉廠的利潤。從2016年7月至今,上游原油價格飆升70%,而下游成品油價格卻同比只增加了40%。國際政治局勢日趨緊張,未來原油價格還將持續看漲。另一方面,儘管外盤採購原油大部分會進行鎖匯保值,但近期人民幣迅速貶值,仍對原油進口成本帶來明顯利空,致使煉油盈利迅速下滑。

多家地煉人士均向記者反映,當下對地煉利潤衝擊最大的要數2018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消費稅新政,徵收每桶汽油38美元,每桶柴油29美元的消費稅。

2018年3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成品油消費稅徵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正式實施。此次新政主要是針對成品油消費稅徵收方面的一些漏洞,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開票,使得每一批成品油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在很大程度上防範偷漏稅。“一直以來,地煉加工原油所出的產品比主營煉廠(指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大型煉廠)少,汽柴油售價卻比主營煉廠低。剔除僱工少、歷史包袱小等因素,表明地煉運營中有大量成本被節省下來。”相關產業資訊分析師指出,逃稅早已成為煉化行業多年來公開的秘密。

據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介紹,地煉日常規避稅款的方式大致分兩類:第一是在原料上逃稅,約佔4成;第二是在成品上逃稅,約佔6成。

在原料上,政府規定地煉以燃料油為原料生產汽柴油每噸可抵扣1200元消費稅,部分地煉就通過中間貿易商將採購的原油“變票”為燃料油,從而達到少交稅、降成本的目的。

第二是地煉避稅最主要的方式,又分為“不開票”、“便民銷售”等。以當前每噸汽油售價7500元計算,其中約4000元是生產成本,3500元是稅收成本(包括2110元消費稅、1100元增值稅、300多元的附加稅費)。如果地煉銷售汽油不開發票,一般每噸售價約5500元,地煉淨利潤約1500元(5500—4000=1500)。“便民銷售”則是將汽油“變票”為免徵消費稅的化工產品。仍以每噸汽油售價7500元為例,地煉出售開具“化工票”的汽油價格約為5600元,扣除約4000元的生產成本和850元左右的稅費(增值稅770元、77元的附加稅費),地煉淨利潤750元左右(5600—4850=750)。

然而,消費稅新政卻大面積堵住了地煉傳統的避稅逃稅路徑,致使銷售成本大幅攀升。山東匯豐石化集團上述高管李勇透露,目前消費稅政策使得地煉銷售汽油增加1500元/噸的成本,銷售柴油時增加上千元的成本。這一成本上漲水平也得到了華聯石化內部人士的印證。

僅此一項,就足以吞噬地煉工廠所有的利潤使其陷入虧損。

消除不對等競爭

“以前,地方煉廠與主營煉廠是一場不對等的競爭。”相關產業資訊分析師指出,如今政府實施的消費稅新政、安監環保政策,讓二者處於一個透明的環境下,站在同一個對等的平臺上。

山東華聯石化一位管理人士坦言,雖然地煉一直沒有原油進口權和使用權,油品質量也稍遜,但通過貿易商進口或使用燃料油等方式,在實際生產中幾乎沒有缺過油。憑藉著成本低、機制靈活和價格優勢,多年來地煉非但沒有萎縮,反而在夾縫中將產能規模越做越大。

2000年,國家保留山東21家地煉,總產能約為122.2萬噸。可如今夾縫求存的山東地煉已擴充到69家,產能高達1.63億噸。

一方面,主營煉廠有著原油資源、成品油的質量優勢,但在合法合規的稅收政策、環保要求下運營,付出較高成本;一方面,地方煉廠儘管多使用的是燃料油、甚至是原油廢渣,產成品質量較差,但憑藉規避稅款、僱工較少,擁有成本優勢,在價格戰中往往佔得先機。

過去,地方煉廠與主營煉廠之間,是在監管不透明的環境下進行的一場不對等的競爭。如今這一狀況正在悄然改變。

2015年起,越來越多的地煉被授予了原油進口權和使用權。截止目前,全國有37家地煉共獲得進口原油使用配額1.24億噸,36家共獲得原油進口配額9541萬噸。用上與主營煉廠相同的原油,一直卡在脖子上的原料瓶頸被徹底打通。

但地煉必須淘汰落後產能作為申請“油權”的前置條件。據統計,全國地煉已累計淘汰落後產能8343萬噸。與此同時,近年來各級政府啟動的一輪輪安監、環保風暴,也讓保留下來的地煉產能,陸續達到與主營煉廠相一致合法合規的環保標準。

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李勇坦言,目前地煉從原料上獲得“油權”,許多裝置比起主營煉廠更新、更先進,下游汽柴油品質上,地煉已不輸主營煉廠。此時此刻,消費稅被業界認為是消除這場不平等戰爭的最後一塊陣地。

“預計3月以後要執行新的消費稅政策,地煉紛紛先行開具發票備用,經過一段時間消耗,直到六七月份消費稅新政效果才開始真正凸顯出來。”相關產業資訊分析師說道,越來越多的煉廠相繼陷入了虧損,而這只是剛剛開始。“茶壺”煉廠面臨的挑戰還不止於此。位於東北的恆力石化和位於長江一帶的浙江石化,即將於2018年底投產。前者原油年加工能力2000萬噸,是目前國內計劃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加工流程最長一體化項目;後者4000萬噸/年煉油項目,是目前中國煉油行業規模最大的單套煉油裝置。“一旦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等新一代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建成,將對國內煉油產業格局、原油進口格局和成品油銷售市場帶來巨大沖擊。”金聯創分析師周國霞認為,山東地煉將受到南北夾擊,成品油銷往東北、江浙市場勢必遭到強力阻擊。

採訪中,對於眼下的困境,多家地煉以及市場分析人士均表示不樂觀。在對等競爭之下,如果不能及時轉型將會有大批地煉遭到淘汰已成業界共識。

目前,中國“茶壺”煉廠加工原油多以汽油、柴油、丙烯等十多種初級產品為主,產能分散、產品結構單一。大型石化基地煉化一體,有著芳烴、PX等數十種產品。地煉向產業縱深發展、走煉化一體深加工的道路似乎大勢所趨。

相關產業資訊分析師認為,在原料相同、裝置相似、監管透明的環境下,“茶壺”煉廠要想個性化發展、突出重圍並非易事。投入少見效快的小眾產品往往很快就會因蜂擁而入變得市場飽和;國家政策鼓勵投資的大型石化裝置動輒上百億元,一般地煉企業無法企及。

2017年9月,數量眾多、產能分散的山東地方煉廠,欲聯合組建山東煉化集團抱團發展,但一年之後的今天仍未有實質性進展。

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超级油轮海上徘徊两月难寻买家,“茶壶”地炼厂正遭遇全方位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