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光輝戰機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13431665270


開篇講個故事,印度對頭巴基斯坦2003年首飛“梟龍”FC-1,加裝先進DSI進氣道和全套“本國航電設備”後,2007年服役。2008年自己生產17架,2010年實現戰機本國60%機身部件和80%的電子設備。2017年護送習主席專機,並且開始外銷。

前前後後用了7年時間巴基斯坦本國擁有了四代機的軍事生產線,製造、維修、保養一條龍。

巴基斯坦的JF-17雷電(FC-1梟龍)

三哥比巴鐵有此想法要早!早到W君開始對軍事感興趣那年就要真抓實幹了!到了W君幹了一圈軍事工作,才服役2架。因此說“如此不堪”的不是“光輝”,是印度本國的軍工體系。

一架的“光輝”出產,看出印度成不了大國。

試飛的光輝戰機

輕型戰鬥機計劃(LCA)是“光輝”的母體(1983年),本身有兩大重要使命:一、在上世紀90年代前替代米格-21戰機;二、推動印度本國成為航空、太空研發能力和完整軍工體系的獨立自主的大國。然而,到“光輝”入役,這些都沒有實現。。。。

1990年,七年之癢後初稿設計圖紙完成

1993年,組裝試驗機

2001年,首架試驗機組裝完成,耗時8年

2002年,時任總理的瓦傑帕伊(也是一位詩人),命名為“Tejas”,梵語“光輝”。

2005年,心臟發動機無法交付(到目前也沒有完成),改用美國F404-GE-IN20發動機。正式宣佈國產計劃失敗,自此光輝開始大量採用外國技術,研發速度加快。

2007年,量產型驗證機首飛成功,三哥加載要求該機可以上艦。。。。(W君無語)

艦載版光輝戰機

2013年,又一個七年之癢後,空軍版“光輝”完成。

2015年1月17日,首架光輝正式交付三哥空軍部隊。

2009印度航展(從後向前)颱風、F-16、光輝戰機同框

至今,三哥創造了研發一款戰機最長時間記錄!而且同型機分別擴展出技術試驗版本(TD)、原型機版本(PV)、限量生產版本(LSP)、艦載戰鬥機版本(NP)、教練機版本、量產型版本(Mk)一機六型並頭研發的奇葩方式!

1家公司、2個管理部門、14個協同公司和超過100個獨立實驗室共同運作30多年!幾乎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這才是“如此不堪”的地方。

當然,比起“阿瓊”主戰坦克(那是另一個傳奇)來說,“光輝”還是“物有所值”的研發產品。。。。。

世界上只有兩種研發團隊,一種是三哥研發團隊,另一種是其它研發團隊。。。。


軍武數據庫


我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印度的一代名機-光輝戰機,不是一般的不堪,為什麼?看下面的介紹。

1983年,印度政府決定,來一個航空科技的大躍進,自己研製先進戰機,替代現在大量的米格21。

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親自將這個先進戰鬥機項目命名為:光輝!

這個項目充分展示了印度人的雄心,不僅要研製全新的複合材料機身,還要研製全新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多模式雷達系統、電傳飛控系統、武器系統等等。

所有這些,印度都要從零開始,但是,目標全部是世界最先進水平,計劃用十年時間完成,到1994年戰機服役。

通過這個項目,印度建立起全套軍用航空工業體系,擺脫空軍裝備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於是,所有這些全新的東西,在研製時都遇到巨大困難。

2016年7月1日,也就是33年之後,一箇中隊4架光輝交付印空軍,但空軍認為,還有很多技術要求未能達標,而且,發動機是美國的,雷達是以色列的。

33年時間,研發出來的光輝,空重只有6.5噸,最大起飛重量才13.5噸,航程1700公里,作戰半徑500公里,就這麼一個“超輕型”的小飛機。

和中國的輕型戰機殲10比較一下,殲10最大起飛重量19噸,不帶副油箱作戰半徑1250公里,和光輝不是一個量級的。

中國的殲10

光輝戰鬥機項目不成功,不要緊,印度又準備啟動AMCA項目,研發一款雙發隱身戰鬥機,而且比美國的F35還強大。

這一次,印度又將續寫怎樣的戰機研發傳奇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麻辣戰爭


談到印度LCA“光輝”輕型戰鬥機,很多軍迷都非常熟悉,它簡直就是印度軍工的一個縮影。客觀來看,印度1947年建國,比我國還早兩年,人口,國土面積,地緣位置可謂一樣都不差,但是印度國產武器裝備包括LCA在內卻無一例外,都給大家一種“拼湊”、“難產”“性能差”“故障率高”等等印象。


但是我想說,我們不能現在自己的角度看印度,中國是目前少有的軍工體系完備的強國,幾乎能夠生產所有戰場和後勤需要的裝備,但是我們如果放眼全球,把印度放在普通的發展中國家中,它的軍備水平和武器研發還是可以的,甚至是不錯的。那麼,印度LCA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戰鬥機,性能又如何呢?在同類型對比中又處於怎樣的位置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印度LCA研發的背景,該機是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發的,當時印度的主要對手――巴基斯坦已經擁有了美製的F16戰機,性能非常出色,為了對抗巴基斯坦的F16,印度決定開發一款性能超過F16戰機的新型戰機,但是由於當時印度自身能力有限,尚無力獨立研發高性能三代機,於是從法國購買了幻影2000戰鬥機,但是研製國產戰機的夢想並沒有停止,只是換成了輕型多用途型號。

LCA戰機採用無尾三角翼佈局,進氣道在機身兩側機翼下部,機身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發動機採用一臺美製F404-F2發動機,加力推力為8噸,該機座艙設計由法國提供,由一個
主顯示器和四個小的液晶顯示器組成,操縱系統為四餘度電傳操作系統,由美國提供。而關鍵的設備――雷達,使用的是愛立信的PS05A,可對空對地搜索,對空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12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其中威脅最大的四個進行打擊。
該機長13.2米,翼展8.2米,空重5.5噸,最大載彈量達4噸,最大航程1700千米,最大過載9個G。如果單就數據指標來看,該機性能還是可以的,畢竟,世界上能只要戰鬥機的國家並不是特別多,對印度而言也算是一個進步。但是我們反觀中國的“梟龍”戰鬥機,不難發現,印度光輝戰機的差距還是比較大。梟龍作為中國為巴基斯坦空軍研發的單發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與印度光輝戰機體型重量相差不多。梟龍戰機長14.3米,翼展8.98米,最大載彈量3.8噸,航程2500千米,最大過載8個G。

兩者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數據指標幾乎一樣,兩者都屬於單發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但是兩者發展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梟龍戰機早已列裝巴基斯坦空軍並服役,甚至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第二批次改進工作,2015年開始雙座教練型研發,2017年4月首飛成功。2016年,梟龍空中加油成功,進一步增加了戰時作戰航程。該機並非中國為本國空軍研發的戰機,只是根據巴基斯坦要求研發的戰機,但是中國用較短的時間研發成功服役巴基斯坦空軍,並改裝,增加空中加油和雙座型號,可以說,是一款相當成功的輕型戰機。
反觀印度的LCA光輝戰機,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發,2010年首飛,由於時間過長,導致研發經費一漲再漲,性能卻尷尬到“服役即落後”的狀態,由於零配件採購自多國,導致該機可靠性不佳,造價昂貴。光輝約40%重要部件依賴進口。多年坎坷的研發道路,凸顯印度本國軍工能力的薄弱,雖然LCA原型機試飛,但是成本過於高昂,時間拖的太久,讓這架本該成為印軍主力的戰機淪落到空軍不要,海軍不理的地步。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中的地區大國,應當理性發展,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和自身能力設計適合自身的裝備,不宜好高騖遠,雄心萬丈,只有實事求是,才能一點一滴積累,厚積薄發。如果您有不同的觀點,請您在下方評論,如果大家有好的意見或建議,也請您寫到下方的評論區,我們會一一查看。如果您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您可以點擊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查看更多軍事文章。感謝大家的關注。


軍情大家談


光輝LCA起步於1980年,中國的J-10起步於1981年,差不太多。正式立項的時間,前者式1983年後者是1984年確定方案1986年項目立項。

1995年光輝LCA首架原型機出廠,而J-10要到1997年。在這個時間點來看,光輝LCA的進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很快就出現了問題。光輝LCA的第二架原型機於1998年出廠,但是首飛要等到2002年。而J-10的預生產型(相當於現在服役的這批J-20)則在2002年首飛2003年交付空軍,2004年J-10完全定型。這個時期光輝LCA的進度已經卡住了,從2002年到2011年進行了長達9年的試飛,首架交付軍方要到2011年,這個時候中國的J-20已經首飛了,而直到今天的2018年,光輝LCA第八架量產型終於交付印度空軍。

不知道的還以為機翼生鏽了

這還不算完,光輝LCA現在仍然有大量的問題沒有解決,為了進入部隊服役,印度政府省略了大量的IOC認證(相當於質量檢測),不誇張地說,這飛機飛上天隨時可能出故障摔下來。

在此之前,光輝LCA僅有一條生產線,年產量兩架,為此,如果要完成首批80架的訂單,需要40年。所以印度政府於2017年斥巨資新開闢了一條生產線,光輝LCA的年產量提高到了4架。也就是說印度空軍將在20年後的今天獲得總計80架光輝LCA。而那個時候中國空軍的下一代戰鬥機很可能已經試飛乃至服役了。

然而即使光輝LCA很不給力,印度政府還計劃推出它的改型光輝LCA Mk2,並計劃以150億美元的資金購買105架Mk2,單價接近1.5億美元。而未來降價的F-35A單價也才8500萬美元。

如果說飛機出問題多是技術實力不足,那麼省略掉質檢強行服役,這就不只是技術的問題了。


貞觀防務


我認為需要從兩方面辯證看待這個問題。單就LCA戰鬥機本身的來看,確實非常不堪。不過,對印度來說,能夠走一遍研製現代戰機的全流程,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東拼西湊的LCA融合了很多先進技術

從LCA本身的性能來看,從發動機到電子設備甚至配備的機載導彈都是國外的。發動機是美國的F404-F2,推重比7.8,座艙電子設備是法國的,雷達是愛立信的PS05A,導彈是以色列的“德比”中距彈和“怪蛇4”格鬥彈。應該說,這些部件還是不錯的,但是,LCA的整體佈局設計的合理性限制了其綜合性能。LCA採用無尾三角翼氣動佈局,機體採用了較高比例的複合材料,最大載彈量為4噸,最大飛行速度是1.7馬赫。

LCA整體佈局影響其整體性能

除了高空超音速飛行性能較好外,其所有的性能指標都全面落後於梟龍戰機。包括瞬時機動性能和持續盤旋性能,機動敏捷性和作戰半徑均遠不如梟龍戰機,雷達探測距離也落後於梟龍戰機。

LCA整體性能被梟龍全面壓制

LCA經過後期改進,或許可以提升性能


儘管性能不堪,且價格偏高,每架要8000萬美元,但是對印度來說,LCA是印度自己製造的最好飛機。通過LCA的設計,鍛鍊了一批設計人才,為在後續的研製項目中打下一定的基礎,另外,LCA可以通過後期改進提升性能。所以,不能完全忽視LCA戰機對印度的價值。


鶇飛天


根據各方數據來看,印度光輝戰機並非真的不堪,人家也是花大力氣引進了以色列的德比超視距空空導彈,剛剛試射成功,將來還要引進歐洲“流星”超視距導彈!

作為軍事迷,大家都知道以色列的德比和怪蛇空空導彈大名,有以色列暗中幫忙送上先進武器,今後改型還可能換裝以色列生產的主動相控陣雷達,讓光輝戰鬥機一躍成為三代半戰鬥機,除了腿短和載彈量小外,印度IT人才濟濟,整合世界導彈還是很牛的!

印度整合相當牛,其導彈武器和戰鬥機主要部件主要來自俄國,以色列,法國,英國,等國家,號稱萬國牌,最終經印度的軟件整合,硬是弄到一塊了。

隨便說一下,光輝戰鬥機即將拿到作戰生產許可證,開始量產。

2016年7月,印度空軍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飛行匕首”中隊,全部裝備光輝,目的是最終替換老舊的Mig-21飛機。雖然有一些初步問題,但印度空軍已經通過實戰演習驗證了光輝的表現。在最近的2018演習中,光輝首次參加演習表現不錯,為此空軍呼籲加速飛機生產滿足其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實現最終作戰許可證(FOC)是LCA的主要任務之一,目前很快實現。

印度航空有限公司(HAL)和航空發展機構(ADA)是設計和研製光輝戰鬥機的節點機構,它們正在加快光輝的驗收程序。最近,光輝取得了另一個里程碑東東為取得認證鋪平了道路,因為它成功地發射了德比空空超視距導彈,該導彈於2018年4月27日從果阿海岸的靶場發射。

德比超視距導彈的整合是光輝最終作戰許可證(FOC)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成功的整合和示範的基礎上,印度軍方已經整理了45號中隊的系列生產飛機,配備了德比的作戰能力。

在2018演習期間,光輝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進行了廣泛測試。部署在前沿基地,飛機的運行效率和使命價值已經在實時激烈的運動環境中經過測試。 光輝在演習中除了發射空對地武器之外,還在模擬場景中採用了近距離作戰和超視距空對空導彈。

FOC程序結束後,光輝將開始其空中加油(AAR)試飛。過去幾個月,一直在進行有關空中加油地面測試,這些測試都取得了成功。所有的模擬地面測試都已成功完成,預計很快過完成空對空加油。

印度空軍在計劃引進40架Mark-I之後堅接又宣佈引進123架光輝Mark-IA,目前每年將生產能力從8架增加到16架。根據國防部的規定,廠家已向印度空軍交付了20架初始運行配置飛機,其中包括16架戰機和4架訓練機。剩餘的15架飛機(11架戰鬥機+ 4架訓練機)的生產正在進行。在初始配置中生產20架以上的光輝將在FOC驗收後開始生產。

光輝戰鬥機計劃主任兼航空發展機構(ADA)主任古瑞博士表示預計光輝將在2018年7月前實現FOC作戰許可生產證。


蜀中行講武堂


謝謝邀請,我是新兵衛,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新兵衛”!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讀,研發時間和性能對比。


研發時間上看,印度的“光輝”戰鬥機秉承了印度人自研武器的一貫做法,時間拖的長。有多長?該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鬥機,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

據說印度政府給的標準是隻能成功、不許失敗,於是全國動員: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負責總體設計、總裝、系統集成與調試,國防材料研究室研製發動機用超合金,國家物理試驗室研製碳纖維,國家航空試驗室作疲勞試驗,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靜力試驗,印度技術學院研究複合材料結構等。

1983年立項的印度“光輝”戰鬥機開始了自己艱難的設計研發製造。

由於時間過於久遠,“光輝”戰鬥機在研製的過程中,假想敵也不斷變化,從一開始對標美國的F-20(F-5的升級版)一直到巴基斯坦的FC-1,可以說世界上好一點的輕型戰鬥機都對標過了,結果別人家的戰鬥機早就在天上飛了,F-20這樣的飛機出來已經幾十年都已經消失了,印度的“光輝”還在“將服役”狀態,可謂“超前”。


性能,這是“光輝”戰鬥機最受人詬病的一項。

亞音速飛機一般選用大展弦比機翼,超音速戰鬥機一般選擇較小展弦機翼,LCA採用是無尾雙三角翼翼型,屬於展弦比較小的那種,也就是說為了高空高速的設計需要,但...它偏偏又選擇了適合亞音速的固定式進氣口,固定式進氣口有構造簡單、能減輕結構重量的優點。缺點是在超音速飛行時,這種進氣口阻力大增,進氣量不足,發動機推力下降,結果可想而知。

“光輝”戰鬥機設計之初,超前地大規模採用了複合材料,設計要求複合材料使用率達30%。複合材料優點是具有相同重量下強度高,還能夠減輕重量。尷尬的是,設計出來後的“光輝”居然超重了,這直接導致“光輝”戰鬥機實際過載只能達到5.5G,有人形象的說,“光輝”戰鬥機一定是世界上飛的最穩的戰鬥機,因為飛行員做一個高G機動,它就斷了。

以上只是“光輝”戰鬥機眾多“光輝”事蹟中的幾個,不過這也註定了這種戰鬥機的戰鬥力確實不怎麼滴。


最後,我想說印度軍工給我們最大的啟示,那就是武器發展要循序漸進,不要好高騖遠。


新兵衛


軍事問題,星辰大海和大家一起來了解。


一、我們知道印度戰機的墜毀率是世界第一,據統計,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戰機是因為被印度自己維修過後才發生意外的。


二、對於LCA“光輝”,中國軍迷並不陌生。很多軍迷小時候就從軍事報道中看過它的介紹,知道印度在研究一種非常先進的國產戰鬥機。很多年過去了,很多軍迷甚至已經退伍或者轉業了,回頭一看,LCA還沒有服役呢。


三、LCA“光輝”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攻擊機,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印度空軍提出其作戰能力必須優於美國的F-20。LCA項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為米格-21和Ajeet的後繼機,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90年完成初始設計。至今,LCA才勉強服役。


四、
“這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把印度航空工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印度國防部長帕裡卡爾激動的說。1992~2004年間,HAL一共: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其中八架墜毀;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四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印度從1947年獨立後建立空軍,至2011年8月5日已墜毀飛機數量達1001架。截至2011年12月中旬,LCA未掉一架,真是奇蹟。印度網友現在拿LCA和的殲20對比,從目前的進度上看,殲20怕是遭遇了LCA了,因為LCA不堪一擊。


綜合以上講解分析,恐怕印度再過二三十也未必趕上中國了。

大家覺得星辰大海分析得好。就給個贊戓轉發下唄。想了解更多軍事問題。可關注《星辰大海》哦。


星辰大海6502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印度的領土面積全世界第七,人口數量世界第二,經濟總量也在2016年躍升至世界第六,從紙面數據來說,稱之為大國並無不妥。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防上不能依靠外國,雖然印度去年的武器進口量佔全球總量的12%,獲得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頭銜,但是印度一直在研究國產的戰機,並且近日印媒報道,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製造的第8架量產型戰機於3月13日首飛成功,並將在完成最後一部分生產工作後交付印度空軍。

這款印度自主研發的戰機“光輝”(Tejas)1983年正式上馬,由前總理瓦傑帕伊親自定名,足以可見印度人對它的期望。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其中不僅包括全新的戰鬥機,還包括全新的發動機、航電和武器系統,每樣都是印度從零開始,目標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但是事與人違,這款飛機(LCA)因多次發生摔機事故而獲得了“寡婦製造者”的惡名,到現在還沒能在部隊中形成有效戰鬥力,每年的生產量也堪憂。其實在LCA啟動的同一時期,中國也啟動了自行研製並且要大規模裝備的主力戰機項目。

通常情況下,進行一代全新主力機的開發工作,除了飛機本身之外,對於航空工業也是一次全方位進步調整的機遇。然而印度方面並沒有把握住該次機會,航空工業依然長期停滯不前,計劃中本該由印度國產的航電系統、武器裝備等最後要麼從國外採購要麼仿製國外的成熟技術,與原目標嚴重脫節。

更為嚴重的是,LCA還沒有正式列裝部隊,便因高故障率遭到飛行員們的抵制。早些年的時候空軍直接公開要求政府不要強迫他們接受使用LCA,希望可以直接購買來自國外的先進成熟戰機。據悉,LCA目前的年產量僅為四架,這個質量和產量,也難怪空軍不願意選擇它了。費時幾十年,耗資無數,最後什麼收穫都沒有還搭進去幾條飛行員的性命,印度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迷彩虎軍事


看一架戰鬥機好不好,並不能一味的用當今的目光來看,而是要先看該戰鬥機設計的時代背景與當時的科技程度。

光輝戰鬥機是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開發的輕型戰鬥機,開發項目源於印度的輕型戰鬥機計劃。該計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用以取代正在老化的米格-21戰鬥機,後來該項目計劃被正式命名為Tejas,意指光輝。

我國的殲7系列就是由米格21衍生出的機型,而同一個時代背景下,他們已經在研製光輝第三代戰鬥機,而我們的第三代戰鬥機在當時也是止步不前,並且受到各種技術條件的制約與限制。直到進入21世紀,殲10才得以定型和服役。

而在當時看世界三代戰鬥機的發展中,光輝確實有著光輝的形象,在我們外界還沒有得到殲10消息的時候,光輝一時也成了我們追逐的目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光輝設計方案一改再改,同時也給製造成型的時間向後不斷推遲。總而言之,心太大,恆心太差,這是制約研發一款新型戰鬥機的最大阻礙。

光輝戰鬥機之所以是輕型戰鬥機,也有其戰略狹隘思想的侷限,如果發展的不是輕型戰鬥機也不會得到外界各大技術強國的別有用心的技術支援。該戰鬥機的戰術習性過於冒進,只適合在有陸地的空域進行作戰,其作戰對象矛頭直指中巴兩國。但也有與中巴兩國之間的合作推出了輕型戰鬥機梟龍,進一步使得光輝的翅膀動搖在動搖,而在這個時候中型戰鬥機殲10的亮相,徹底讓印度對光輝的光芒產生了質疑。

而現在我們有了殲20和殲16之後,對於曾經讓我們有著羨慕嫉妒恨的光輝,反而成了我們的口頭笑談的趣味話題。但是我們也不要太過放縱,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哪裡才是我們可以真正安家立命完成使命的終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