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高考」前世今生的故事

科舉取士出現於隋末唐初,被認為是中國第五大發明。因其公平競爭的理念,衝破了與出身門第緊密聯繫的世卿世祿制,而備受讀書人推崇,“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天下士子的終極目標。

你不知道的“高考”前世今生的故事

科舉選拔了不少能人志士,為社會帶來了階級流動,然而歷經1300多年,世界早已滄海桑田,科舉也沉痾已久。內憂外患之下,1905年,慈禧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佈昭令,“立停科舉以廣學校”。至此,科舉制度宣告終結,與此同時,各地的新式學堂則紛紛開立。

你不知道的“高考”前世今生的故事

很多人都記得新中國成立之初高考成為了“革命小將”的打擊對象,在1966年之後的十年裡,高考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關於高考被廢除很對人都不知道原因;說到這不得不提的是1966年6月11日這一天,北京四中高三(五)班的革命學生,情緒激昂地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表達了立即廢除高考制度的強烈要求。這封信以獨特的方式傳到最高層,隨即便登上6月18日的《人民日報》,並由四中一名革命形象優秀的學生在北京電視臺進行了宣讀。這封信成了十年動亂在教育領域的催化劑。

中央便響應學生呼聲,將高校的招生工作推遲半年;5天后,《人民日報》更是發表社論,宣佈要將高考“扔進垃圾堆裡去”。到了7月24號,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規定大學招生“採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正式廢除高考。

表面上看,廢除高考是響應群眾呼聲,但事實卻是那些以孔丹為代表,家庭背景深厚的學生,具有目的性的暗地操作。當時他們提前得到上層要改革高考的消息,就主動站出來倡議,試圖得風氣之先

在十年動亂期間,高校的招生工作主要依靠 “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十六字方針。這裡面,“領導批准”自然成為了最硬的指標。

這葫蘆裡到底是什麼藥,見慣了此類套路的老百姓心裡是有B數的。

你不知道的“高考”前世今生的故事

1977年7月21日,鄧小平正式恢復職務,便迅速在8月4日召開了一場“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

座談會邀請的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武漢大學的副教授查全性,也被邀請到會。査全性研究方向是電化學,其著作《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堪稱電化學的“聖經”,被無數學生跪啃。

當査全性在座談會上聽到鄧小平批評清華新生文化素質差,被強烈刺激到了,於是主動發言,狂批當時的招生制度並諫言恢復高考,言辭激烈。

你不知道的“高考”前世今生的故事

在開會之前,鄧小平已經計劃從1978年起恢復高考,而專家們對高考的強烈期待,更是給了他充足的信心。總設計師當機立斷,讓坐在旁邊的教育部長劉西堯追回已經發出的招生文件,重新組織統一考試。

十年積壓,使1977的高考成為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一屆,報考人數是570萬,錄取考生27.3萬,4.7%成為了高考歷史上最低的錄取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