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东坡是一个三国迷?

苏轼被贬谪黄州之后,利用这个机会遍游三国古迹,曾去过刘备奋斗过的地方襄阳。暮春时节的某一天,苏轼来到襄阳一个名叫檀溪的地方,“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虽然时隔八百多年,但是他眼前似乎浮现了刘备当时仓皇逃到此处的情景:“逃生独出西门道”“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苏轼此刻和刘备的时空似乎重叠了,他也在替刘备着急,幸好卢马跳跃能力强,于是“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看着刘备安全撤走,苏轼似乎也松了口气。苏轼在诗中对刘备的评价极其明显,“西川独霸真英主”,认为刘备是英雄豪杰。这个评价相当高,而且对于刘备的历史遭遇也极为伤感,“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字句中透露出惋惜之情。

为什么说苏东坡是一个三国迷?

然而,这首诗的艺术高度比《念奴娇·赤壁怀古》逊色多了。不管诗人的主观态度对刘备有多么敬仰,但是碍于此诗仅限于叙事,没有大力度地渲染,缺乏“大江东去”“卷起千堆雪”的雄壮画面,因此刘备的艺术形象也比周瑜黯淡许多。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因为再伟大的诗人也不可能每部作品都能达到巅峰;二是因为当时在檀溪,没有大江澎湃东去的外景激发,因此豪情稍减,难有力作。就只好委屈一下刘备,让周瑜在艺术的长廊里占点上风,这似乎跟苏轼的主观态度没什么关系。(来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