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做招聘以來,經常會有人跟我說,90後員工太難管,動不動就辭職,給公司造成很大的用人成本壓力。

但是一說現在的職場生態,九零後恰恰是中堅力量。

所以在招聘界就有了這樣的“怪現象”:大家一邊抱怨年輕人離職率高,一邊將招聘年齡限定在30歲內。

有些人就是這樣矛盾。

不忘初心有時是句廢話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去年冬天的時候,貓爺也離職了。

離職前,痛苦而糾結,離職後,開心無比。

很多年以前看過一本書叫做《遲到的間隔年》,書中的主人公講述了他畢業到工作中間那段旅行的日子。儘管沒有作者那樣灑脫,但是在那段時間裡我看了很多想看卻沒時間看的書和電影,寫了很多想寫卻沒時間寫文字,也去了一些想去但卻沒去過的地方。

那個冬天裡甚至還特地坐火車跑到天津,就為吃一頓大福來的鍋巴菜。

我的其中一位前同事跟我說:我好羨慕你啊。

我說,其實我更佩服你,在水深火熱中,我自巍然不動。

你來我往,你敬我有膽,我敬你能熬。

那段時間裡沒有收入,不停的花錢,也曾擔憂過當自己山窮水盡的時候,會怎樣。但是說到底我還是感謝那段沒有工作的日子。

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我對未來有了新的調整,我讀懂了所謂的“不忘初心”根本就是一句屁話,而一個人的未來發展卻需要不斷的調整。

比起抑鬱、猝死、自殺

辭職是更好的安排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如果放在職場中,離職也許是最好的調整。

這麼多年熬夜加班組成的生活節奏,慢慢讓我懂得了,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並不適合打持久戰。當身體和精神到了一定的臨界點,需要給自己放假休息、調整心態,人不是機器,機器還要定期維護,高強度工作損耗很大,需要定期休整自己。

而比起抑鬱、猝死、自殺,辭職都是更好的安排了。

32歲海歸女博士于娟臨終的時候說“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是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她感悟道:“你會發現,任何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很多雞湯文努力向人傳達,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會發現,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不努力不知道什麼叫絕望。不管未來怎樣,首先要對現在的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當工作妨礙了身心健康,先嚐試著把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

而同時,很多人在調整中都會找到更適合自己並且有利於自己發展的道路和方向。也就是說,為什麼有的人兢兢業業在一個公司一個崗位幹了很久,收入可能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而有人三年跳槽兩次,收入卻能翻好幾倍。

有時候,這並非能力問題,而是選擇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不過個稱心如意的生活

是怎樣都不舒服的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剛步入工作的年輕人,總是小心翼翼。被客戶刁難、被同事排擠,或者被領導穿小鞋,至多會回家大哭一場。他們可能永遠摸不清領導要聽的是什麼,總是不得要領;因為智商不夠辦公室政治永遠學不會。

那時候常常在腦子裡無數次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子不伺候了。然後瀟灑離去狂拽酷炫快意江湖的背影的戲碼。

但理想總是敗給現實,被客戶刁難的時候,努力想辦法滿足客戶要求,被同事排擠的時候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被領導穿小鞋的時候可能還是會忍氣吞聲一陣子。

因為我們很清楚,職場的我是個人價值加上平臺優勢,辭職後的我只有個人價值。我還缺乏失去平臺一樣能過得好的能力,就算身心俱疲,強烈的危機感折磨著我,讓我不敢踏出那一步

敢於離職的人卻不一樣。

他們根本不會和環境妥協,壓根不會考慮認慫。現在想來,在職場上,追求的不過是一種辭職力,可以讓自己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選擇以退為進,不與自己鄙視的人共舞

這種辭職力就是,他們根本不屑同流合汙,身高一米五,氣場兩米八,很自我,活得通透又明白。就算辭職了也沒有後顧之憂,他們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在技能上被需要,能力超群、資源傍身、閱歷深厚,不管走到哪裡,都吃得開。他們可以選擇工作或者創業在哪工作也可以不工作

辭職力不是動不動就走人

而是你有底氣選擇走與不走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說,人生時不時的是被困在玻璃缸裡的,好奇心已經在魚缸外,身體還留在魚缸內。

她開始向自己發問,是否要離開工作了18年的央視,去換一種視角看世界?最終,她以42歲的高齡“冒險”做了辭職的決定,因為“42歲雖然沒有了25歲的優勢,可是再不開始就43了

而現在,褪去央視主持人光環的張泉靈在互聯網界混得風生水起,前半生中積累的技能、人脈和資源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於是才有了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在我看來,那更是張泉靈選擇正確後的感悟。

而後來我也漸漸明白了,其實那些隨時都可能跳槽的人正是活得最明白的那波人,因為他們知道,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就是能擁有隨時抽身的勇氣,可以自主選擇你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選擇著

一旦嚐到了掌控人生的甜頭,才知曉它的美妙值得用一生去追逐。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明明白白辭職遠好於糊里糊塗工作

相比兢兢業業工作,我更希望你能動不動就辭職

衡量要不要辭職,有一個標準,就是繼續這樣走下去是可持續的嗎?如果不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是不是自己尋求突破,快刀斬亂麻,殺出一條血路。

現在的社會好就好在它具備很強的包容性,只要你想,無數的平臺和方式都可以被你利用。

真正酷的辭職職場人,並非離職之後完全就斷了經濟收入。辭職旅行的人通過寫遊記玩攝影賺得比工作還多,有的人學會了理財,用錢生錢,有的人開起了有格調的小店,夢想和生活同時進行。

除了財富自由,許多人在裸辭之前,就有一份自己能賴以生存的“睡後收入”,也就是就算你睡著了,也能躺著賺錢,比如炒股、收房租、開微店,或者有一筆積蓄在滾動理財,保證自己在休整的時間內衣食無憂,否則就會從一種焦慮陷入到另外一種焦慮,原來是工作上的焦慮,現在是缺錢的焦慮取代工作上的焦慮。

他們知道如何在生活和夢想之間平衡,懂得揚長避短。而小時候總被洗腦“木桶原理”,長大以後才發現,有長板而且一直專注於拔高長板的比花時間補短板的人要活得精彩。

所以,如果不是盲目的,敢於辭職的人肯定有過人的長處,而我最希望的,是你在何時何地都能有隨時辭職走人的勇氣,並且在後來的選擇中讓自己不斷上升。

而最重要的,是在不斷提升能力的同時,更有選擇的魄力。

以此,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