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天賦、興趣與習慣哪個更重要

天賦

  1. 首先要否定的就是“天賦“。對於得道高人來說,”你真有天賦“的潛在意思就是你的本事是老天賜予的,實際就是對你後天努力的否定。就像富二代再有錢別人也會認為都是靠他爹,沒什麼了不起的。
  2. 其次,對於一些學琴時間不長進步卻很快的學生來說,“天賦”不僅否定他們之前的努力,而且還有可能成為他們日後偷懶的藉口:我有天賦我怕誰,不好好練琴也一樣能彈好鋼琴。傷仲永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吧!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對於學琴沒那麼順利的學生評價為”沒天賦“呢?那更是壞事。不僅是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更是為他們之後偷懶找到藉口:反正我也沒天賦,壓根不是這塊料,練了也是白練。
學鋼琴,天賦、興趣與習慣哪個更重要

總之,天賦是一個蓋棺定論的詞彙,除非已經遠離鋼琴,否則我絕不談這兩個字。

興趣

很多家長會說“讓孩子先學一段時間試試,看看有沒有興趣,有興趣的話再讓他繼續學“,這種情況我總是喜憂參半,因為這是把”興趣“作為一個天生的屬性來看待了,學鋼琴的目的就變成了檢測這條屬性的強弱。所以,我心裡擔憂的是糊塗家長對孩子學琴的過程中不會起到太大的幫助作用,喜的是幸好孩子是落在我手裡,我會盡可能的培養孩子的興趣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音樂成為他一生的夥伴的幾率高一些。

如果跟孩子談吃肯德基必勝客去遊樂場都會有興趣,但這不是真正的興趣,這是本能。談到學習,大多數孩子不會有興趣,如果學習上遇到點困難那就更沒什麼興趣而言了,只有苦不堪言。在學習中一次一次遇到困難,一次一次克服的經歷最終會讓孩子不僅不再畏懼困難,反而在困難面前能夠沉著冷靜,積極應對。其實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或者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真正的興趣。並不是有了興趣才會付出,而是

付出了才會有興趣,有感情。人生哪由得你選,你唯一能做的只有付出,並且無論成功與否都無怨無悔。

學鋼琴,天賦、興趣與習慣哪個更重要

習慣

既然不是天賦,付出過後才有興趣,那麼文章標題的問題就有答案了,讓孩子能夠堅持把琴學下去的是什麼?是習慣。這裡的習慣不是那種“吐著吐著就習慣了”的習慣,那隻能是麻木。很多人以為“養成好的練琴習慣”就是把練琴變為日常,變得像上學,吃飯,上廁所一樣。可是中國的小孩子堅持上學十幾年,他們培養出好的習慣了嗎?他們對上學有興趣了嗎?沒有,最後畢業了第一件事情就是燒書。上學的習慣,對他們來說就屬於“吐著吐著就習慣了”的習慣。

那麼真正能夠把學琴支持下去的是種什麼樣的習慣呢?常有人稱讚堅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堅韌不拔,耐力持久,毅力超群等等,說得我哭笑不得。如果一樣東西很難吃,我還在硬往嘴裡塞,並且數年如一日地往裡塞,那麼你可以誇我堅韌不拔,耐力持久,毅力超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不僅不覺得難吃,還數年如一日地吃得津津有味。堅持的原因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樂趣”。樂趣從哪裡來?樂趣就來自於做事情的態度。

如果用心做事的話,生活中無處不充滿著意義。對於用心彈琴的人也是這樣,每彈一條不同的曲子,都是在嘗試創作一件藝術品。藝術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沒有60分,70分,80分,90分,要麼100分要麼0分。當你不懈地努力,但始終沒有讓一段音樂到達藝術的境界,那麼始終是0分;你繼續努力,某一刻終於讓音樂達到了藝術境界,那麼100分,那怕那一刻是無比地短暫,你也會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沒有白費。這是很有趣的加法:0+0+0+0+……=100。體會過這一刻的人生,是不一樣的人生。

有一個詞語叫做“鑽研”。能夠堅持學琴的人,正是有種鑽研的習慣。鑽研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愛鑽研的人來說,不僅享受鑽研成功帶來的喜悅,也懂得享受成功之前的煎熬。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成功之前的一切努力付出都以成功為目標,而付出得越辛苦,成功那一刻也就越喜悅。而喜悅過後又一起歸零,迎接全新的開始。

學鋼琴,天賦、興趣與習慣哪個更重要

父輩們曾經教導我,人生就是一杯苦水,一杯甜水,前半輩子多喝點苦水,後半輩子就嚐點甜頭。而我覺得人生其實就是一杯水,一杯甜苦參半的水,要想享受其中的甜,必須也要會享受其中的苦。苦,難道不是更勝於甜的一種美味嗎?學琴的道路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