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有三次机会得帝位而未得,死后被封帝,两个月后又遭废

“清成宗”这个封号是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给他追封的。不过这个名号只存在两个月,两个月后,顺治帝就把“清成宗”这个封号给多尔衮夺了,并且对他毁墓掘尸。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为他平反,并为他重修陵墓。不过也没有再恢复他“清成宗”的封号,只恢复他“睿亲王”的封号。

此人曾有三次机会得帝位而未得,死后被封帝,两个月后又遭废

(多尔衮剧照)

其实,如果抛开利益纷争和政治斗争,按实际功劳来说的话,多尔衮对清朝的贡献,实在可以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齐名。而且,就皇位来说,他前后曾有三次机会获得皇位,但是他都没有夺位。死后两个月便遭受顺治皇帝残忍对待,实在太冤枉。

我们先来看多尔衮在清朝壮大过程中有哪些贡献。

其一,献计全国性战争大方略。

皇太极继位后,曾就战争方略展开过讨论,明朝、朝鲜、蒙古察哈尔部这三个地方,怎么打。多尔衮认为,兵力重心应放在明朝。就算一时拿不下来,也要反复抄掠、围困、袭扰,消耗明朝的国力,为后来统一明朝做准备。事实上这套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为清朝后期拿下明朝,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彻底拿下蒙古。

努尔哈赤时期,已经让绝大多数蒙古归顺,只留下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多尔衮率军深入黄河河套地区,征服林丹汗,并获得传国玉玺。

其三,摧毁明朝关外力量。

此人曾有三次机会得帝位而未得,死后被封帝,两个月后又遭废

(皇太极剧照)

多尔衮被皇太极封为“奉命大将军”南征明朝,从崇德三年开始到崇德七年,多尔衮一面继续南下抄掠,一面攻打明朝关外力量。特别是松锦大战后,多尔衮让清朝关外据点几乎丧失殆尽。

其四,夺取山海关入主中原。

顺治时期,多尔衮充分利用吴三桂与李自成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并夺取山海关,把李自成撵出北京,并迁都到北京,成为中原之主。

其五,扫清李自成农民军残余势力。

多尔衮把李自成撵到陕西一带后,又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李自成的残余势力,避免大顺政权死灰复燃。

其六,摧毁南明弘光政权。

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明朝残余势力在南京定都,建立弘光政权,占据半壁江山。多尔衮招抚与攻打结合,很快灭亡弘光政权,俘获南明皇帝朱由崧。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清朝大版图的确立上,多尔衮立下了巨大的功劳。追封他为“清成宗”,作为清朝皇帝序列中的一员,其实也是实至名归。

有人认为多尔衮想僭越皇位,从封建思想来说,他不是忠顺的臣子,有历史污点。但实际上,多尔衮曾有三次机会获得皇位(汗位),他都没有获得。

第一次是努尔哈赤去世时。

此人曾有三次机会得帝位而未得,死后被封帝,两个月后又遭废

(阿巴亥剧照)

​因为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相当于皇后),而努尔哈赤又废了其长子代善的太子之位,所以,有史料记载,努尔哈赤有把储位传给多尔衮的想法。不过还没来得及实施,努尔哈赤便猝死了。死后,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声称,按照努尔哈赤生前遗愿,阿巴亥必须陪努尔哈赤殉葬,于是逼死了阿巴亥。皇太极等人的行为,其实就是铲除阿巴亥的势力,打击多尔衮。这是多尔衮获得的第一次机会。不过多尔衮表现得异常大度,在整个皇太极期间,他从未露出过任何抱怨,并且深受皇太极信任,皇太极把朝廷中掌管百官的六部之首吏部交给他,让他选拔官员。

第二次是皇太极去世时。

因为皇太极也是猝死的,生前未确立皇位继承人。当时,如果按照战功和能力来看,多尔衮是居于首位的。但是鳌拜等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打着要把皇位留给皇太极儿子的旗号,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实际上,皇太极生前最不喜欢的儿子就是豪格,而且也因此迟迟没有立他为储),拥兵自重。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从避免分裂和内耗,拥立顺治为帝。可以说,多尔衮强行登位,还是办得到的。但他没有。

第三次是迁都北京以后。

可以说,江山都是多尔衮打下来的,多尔衮要是效仿李世民,效仿朱棣,夺得顺治的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但他一直没这样做,直到他去世。

多尔衮去世后,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控告多尔衮,连原本是多尔衮心腹的苏克萨哈,也对多尔衮反戈一击,这样才造成多尔衮被掘墓,被撤封。多尔衮实在是一个悲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