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傳CEO說:「去中心化」思考隨筆和古老智慧「中庸之道」

近期和區塊鏈領域的人交流總是會涉及到一個詞“去中心化”,他們中一些人有時候會告訴你,公司制已經不行了現在流行的是“社區自治”,是“去中心化”。公司是個中心,它是要被革命了要被歷史淘汰了,想搞區塊鏈這樣是不行的,真的麼?

作為創業路上的實踐者和參與者,我喜歡思考也希望做個思想者,遇到一些現象和問題,我就會反覆想:

  • 如他們所言,真的是這樣的麼?
  • 公司馬上要被“社群”替代麼?
  • “去中心化”去的是什麼?失的是什麼?得的是什麼?
閃傳CEO說:“去中心化”思考隨筆和古老智慧“中庸之道”

一個聚會

先拋開宏大的哲學問題,我先說一個很小很小的事,我明天有個小聚,三個人:我、志頂科技CEO王瑋先生、節點財經CEO崔大寶先生。

微信上我先和王瑋確定了時間和地點,然後我通知崔大寶,如此看,我是不是就算“中心”?作為中心統籌這個聚會的小事?

如果去中心化:我讓王瑋決定會面的時間地點,王瑋讓崔大寶決定,崔大寶讓我決定,這樣TMD還能有決策麼?

有謀無斷

依據我的觀察和我接觸的人,在當下提倡和推崇“去中心化”烏托邦情節的人,沒有一個人是作為第一創始人成功創建過企業,要不就是沒有真實創業經歷的投資人,要不就是參與過創業但處於“謀士”位置的輔佐者。

沒有一個提倡 “去中心化”是企業的第一個創始人。如果有,請讀者告訴我,我個人獎勵紅包1000元——這個算彩蛋!

在純區塊鏈領域,大家都推崇以太坊是社區,EOS也是社區,他們也都是需要一個牛人,也需要一個基本的組織進行管理和運營,把戰略落地,把事情推進和統籌執行。

如EOS的超級節點的競選方案,都要一個“中心”去規劃和推進。

那些所有創業的過來人,都有身心體會:千難萬難,決斷最難。

評論家好當,實幹家難做!

古老智慧

我喜歡歷史、宗教和哲學,也看了很多西方的積極心理學等書籍,涉獵還算廣泛,個人也是一個“陽明心學”愛好者和踐行者。

人類歷史發展了很久,“人本”是不變的,經典思想永遠不過時。中國的古老智慧早早有了定論:

——“大議不眾謀”

——“斷事貴獨”

——“謀可寡而不可眾”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限的幾個真知灼見的人一起討論,而不要聽眾人的泛泛之論,“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對個人來說,決策一些人生大事和企業發展的重大事情,是無法與眾人商量。因為所有大的決策都關乎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其本身也是模糊的和不確定性的。需要自己獨特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恐怕也很難被別人說服。而且,個人的知識結構,認知域,風險承受能力,工作經歷,成長環境等等差異因素,立場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別人不一定理解你的想法,反而七嘴八舌的,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甚至,在很多時候,有些人(而且是絕大部分人)連項目本身的最為基礎性的知識信息都“不清楚”,在沒有足夠了解情況下就開始對於項目評頭論足,喜歡站在“上帝視角”俯瞰一切指東指西。對於這類人我TMD的總想抽他——你懂得,我能忍住,阿彌陀佛!

參與決策的人的數量並不等於質量,再多低層次的知識累加並不能產生高遠的智慧

1、如果當年在杭州湖畔民宅中,馬雲老師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決定做不做阿里巴巴,那麼就不會有現在的阿里帝國。

2、如果紅衣教主360老周通過董事會決定,是否放棄每年一億的收入而做“免費查毒”,那麼這個決策就會“胎死腹中”!

3、如果不是馬老師幾年堅定支持阿里雲的投入和發展,阿里雲的苦苦煎熬很多年,就不會有現在阿里雲的輝煌!

4、如果不是李彥宏在董事會上拍了桌子才決定,一定要做把從2B的業務模式轉型為2C模式,就不會有百度即搜索。

所以,我認為“去中心化”不合適“決策”,尤其是偉大戰略決策!

我們在承認人民創造歷史的同時,不能忽視偉大領袖在歷史進程的偉大貢獻,偉大企業家在企業發展中的偉大決策。

中心化組織有力量有效率,它很好!

說區塊鏈去中心化是說它是一種不需要中介記賬的技術,可以維護我們的權益,讓別人無法阻止我們財產的儲值和轉移。

但縱觀歷史我們很清楚,中心化的組織才有力量有效率:國家、政黨、宗教、軍隊、公司,這些中心化組織是人類發展中的事物,也促進生產力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不斷前進。這種強大的中心化力量跟我們每一個人的個人權利之間總會有矛盾,所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一定是各有所長,不會一個永遠佔上風,也不會消除另外一個,他們之間應該是相互平衡博弈性的關係。

中心化,有組織,有紀律,有力量,有效率,有目標,它很好!

“去中心化”去的是什麼?——是決策還是“利益”?

無論是當前的各種“中心化”中介,還是市場經濟下的公司,這都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產業,在當前世界中在發揮著穩定和基石性的作用。

公司制在市場經濟下有高效的運行機制,股份制的進一步發展,能夠讓更多人(投資人)一起做事情,集中幾方優勢資源做事業。員工持股的制度發展,一定程度上的做到了利益的“去中心化”,讓跟多的員工也參與到了公司發展中,貢獻力量分享成果。

我的思考: “去中心化”思想和“社區化”發展,實際上是“股份制”的一種開放升級,它突破公司邊界在更大範圍內可以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創,共智,共利,共贏。它的目的打破公司邊界,通過技術可信和機制設計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價值創造和價值分享。

所以我的結論是:“去中心化”去的是利益,分的是利益,而不是決策,簡單說就是:“去中心化”是分錢,不是分權。

閃傳CEO說:“去中心化”思考隨筆和古老智慧“中庸之道”

古老智慧中庸之道

創業幾年我有一些感悟,我對於中國古老智慧——中庸之道的一些體會:

真正的中庸不是折中不是取中不是和稀泥,不是遇到事怎麼幹都行的,不是沒有立場沒有原則隨風倒。而是不斷在兩個“極端”做事並求微妙平衡。

比如作為創業公司CEO,我們既要 [專注當下] 做好最近的事,也要 [未雨綢繆 ] 思考未來的競爭風險和機遇。既要 [激進] 也要 [保守] ,激進是求大勝,保守是盡力確保不敗求小勝。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既要 [民主] 也要 [專制] ,因為民主可以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形成共識,專制才能做到雷厲風行令行禁止。作為創始人既要有 [追求功名] 的世俗心,也要有 [淡泊名利] 的聖人心,既要 [積極進取] 求名求利,也要 [得失不惑] 淡然得失。既要 [死磕] 也要[變通] 。人際交往給別人提建議的時候,既要順從良知幫助別人又要知道適可而止點到為止。和客戶打交道有分歧時候,既要學會 [爭] 又要知道 [不爭] ,爭的目的也是為了不爭和客戶達成業務目標。所以,法無定法,存乎一心。

中庸之道的精髓很難用言語去描述和規範。正如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恍兮惚兮。

我認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關係,也應是“中庸”關係,求兩者適度平衡,過分的強調任何一方都不是“智慧”,都是“我執”,都是“不明”!

三個鐵律和兩類傻B

最後,我用三個鐵律和兩類傻B行為總結:

如果你作為一個項目的CEO,聽信了那些謀士的“去中心化”方式分權、搞完全的社區自治,這是一類傻B行為。在這樣一個信息氾濫、社交多級的社會,沒有主見沒有定力是做不了大哥的。建議多看看孫陶然的《創業36軍規》,看看《烏合之眾》,找找創業VC教父閻炎的演講。

如果你作為一個項目CEO喜歡吃獨食,不知分利、不會分利,這是另一類傻B行為。在這樣一個個體崛起,崇尚自由,經濟滲透,小微交易的時代,就算你守著的是一坨屎,你也必須懂得和人分享!

——你怎麼知道那坨黃色的,未來不是黃金?

創業鐵律反覆證明:很多創新的商業邏輯和偉大決策在你沒有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根本無法理解它的美妙!

歷史鐵律反覆證明:在事後看起來順理成章的事情在事前總是不那麼的顯而易見。 歷史還反覆證明很多偉大的事業都是由一群沒有經驗的人創建起來的。

現實鐵律反覆證明:成功的人放屁,很多人都覺得有道理,沒成功人說的在理兒的話,也常常被別人當做放屁。~~所以,你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讓自己成功多一些。

希望讀者都學會分享,都能收穫成功!

全文完

閃傳CEO:姜天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