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都知道寶寶容易生病,抵抗力弱,發燒更是在所難免,誰小時候不是隔三差五就得打針吃藥,但仍然有許多家長會走進一些誤區,極致君蒐集了一些關於寶寶發燒的小常識,希望能夠幫助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能夠健康成長。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1、發熱的定義是什麼?

發熱和發燒是同義詞,每個人的體溫在不同年齡、活動水平甚至每天不同的時間段都有一定變化,相比起大一些的孩子,嬰兒的體溫通常更高。

一般人下午和傍晚之間的體溫會比午夜和清晨的要高,人的平均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範圍在 36.4~37.5 ℃之間。

如果直腸、耳溫或額溫≥ 38.0 ℃被看作發熱,口腔溫度≥ 37.8 ℃ 視為發熱,而腋溫≥ 37.2 ℃就被視為發熱。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2、多飲水,不要依賴退熱藥

都說是藥三分毒,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重要的是多喝開水,身體內部水分充足,才能讓皮膚多散熱,並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當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最好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用藥時,不能幾種藥混用,1-3個月以下的寶寶生病一定要先看醫生,切不可自行用藥。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3、發燒時不要給孩子捂汗

許多父母看孩子發燒而發抖,這是以為是孩子冷所以才發抖,就拼命給孩子蓋被子、添衣服,其實這樣不利於散熱,還會導致寶寶體溫更高甚至是高溫驚厥。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這時物理降溫極其重要,如果不是高燒,可以通過脫去過多的衣服或鬆開衣服來散熱,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給小孩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主要擦拭前額、頸部、腋窩、大腿根等大血管分佈的地方,這樣可以達到退溫的效果。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如果發燒時,溫度低於38.5℃可以先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但有幾種情況是一定要去就醫的。

剛剛出生三個月以內的寶寶發燒了必須要去醫院,持續發熱超過三天、發熱的同時還有皮疹、脫水或者驚厥的症狀也務必要去看醫生。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5、寶寶發燒儘量不要打退熱針

退熱針使用的一般是安乃近、複方氨基比林等含氨基比林的藥物,這些藥物早就被淘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很早就建議家長和兒科醫生,儘量不要注射退熱針,儘管效果明顯,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醫院都是採取口服退燒藥的方式處理。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6、發熱會不會燒壞腦子?

過往有種說法常說燒壞腦子,那麼大腦真的容易被燒壞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發燒引起的腦膜炎導致神經系統損傷,也只是那些發熱的病菌進入大腦導致的。

因此所謂的“燒壞腦子”指的是進入大腦的那些病菌,而不是單純的發熱。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7、寶寶退燒後,進食應以清淡為主

不少家長看寶寶退燒,以為剛經歷了一次大劫,就給孩子大補,這樣會適得其反,增加了腸胃負擔。

燒退初愈的寶寶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肉類不要吃太多,要吃些稀飯、湯粉、麵條及果蔬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量小而豐,從而達到調理腸胃的效果,幾天之後再增加高蛋白食物。

這7個寶寶發燒的小常識,爸媽必須要知道

看完漲姿勢了嗎?寶寶生病時一定要注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