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族毛龍節是以仡佬族民間“龍神”信仰為主的一種信仰民俗活動,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族村寨,輻射及於全縣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

仡佬族毛龍節的核心是龍的崇拜,基本要素有:

一:“龍”的信仰,包括傳統故事,敬龍儀式,敬龍場合和用品及敬龍神誦詞。

二:附屬圖騰信仰,包括“竹王”崇拜,盤瓠崇拜,民間佛道崇拜和原始崇拜等。

三:扎藝,包括選材[竹篾,彩紙]和工藝等。

四:玩技,包括“二龍搶珠”,“懶龍翻身”,“單龍戲珠”,“天鵝抱蛋”,“倒掛金鉤”,“犀牛望月”,“螺絲旋頂”等。

五:唸誦,包括“開光”,“請水”,“燒龍”等儀式的唸誦及“開財門”和“敬財神”等表演時的誦唱。

仡佬族毛龍節主要用的是打擊樂器,各種套打曲牌在相應的環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樂器有:馬鑼:銅製體鳴樂器,圓盤型,直徑在16cm左右,大小不等,音色尖細,清脆。鈸[一般用兩副]:銅製體鳴樂器,圓盤型,直徑在35cm一40cm之間,音色較低沉,厚重。鼓:木桶狀,兩端蒙制羊皮或牛皮,為膜鳴樂器,直徑在30cm左右,高度在18cm左右,是靈魂樂器,起著指揮作用。另外,還有筋竹,斑竹,陽山竹,皮紙,顏料,篾刀,剪紙刀等,跟隨毛龍的公母狗龍用的“響鈴”為銅製品,支撐龍寶的“寶釵”,為鐵製品,製作時有特殊的要求並要舉行相關儀式,民間“毛龍”口傳信仰體系,包括民間儀式秘訣,“龍句子”等抄本。以及統傳在民間藝人中間有關傳統故事,唱詞,雜技等口傳資料。

仡佬族毛龍節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顯示出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樣的社會功能,境內現有漢,仡佬,侗,苗,土家等十三個民族,仡佬族為境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世代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表現出特有的開放心理,是植根於一種文化生態環境中。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石阡縣申報的仡佬族毛龍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仡佬族毛龍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