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走將軍

劉昌毅出生於1914年,於1999年去世,原名劉昌義。湖北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的外號叫做四不走將軍。至於這個外號來由是在戰場上來的。

四不走將軍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豫皖紅一師一團通信班班長,紅四方面軍第九軍二十五師七十五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九軍政治部政務科科長,第二十七師七十六團副團長、團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偵察科科長,青年縱隊第三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參謀長,決死第三縱隊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太行軍區南下第六支隊司令員,河南軍區第六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旅長,第二野戰軍三縱隊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鐵道公安部隊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青島基地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四不走將軍

劉昌毅自幼就頗有膽量,好打抱不平,參加紅軍後更是十分勇敢,不久即當上了排長。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連指導員、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政治部政務科長、二十七師七十六團團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四次反“圍剿”和創建川陝蘇區的鬥爭,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開始後,劉昌毅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偵察科科長、青年縱隊第三團隊參謀長、山西青年抗敵決死三縱隊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3年因舊傷復發,住院治療。8月,傷未痊癒便帶領第十六團參加林南戰役。戰後,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4年春夏間,日寇發動河南戰役,佔領中原,打通大陸交通線,並阻斷我各根據地之聯繫。黨中央指示進軍河南,組建河南軍區,軍區即派遣第六支隊南下豫西。劉昌毅任支隊司令員,於1945年1月率部南下豫西至嵩山、伏牛山一帶,戰鬥八個月,大小戰役60餘次,殲日偽頑8000餘人,開闢了臨妝、陝縣、寶豐、襄地區,配合兄弟部隊牢牢控制了中原地區。

四不走將軍

紅軍時期。萬源保衛戰中,時任連長的劉昌毅,英勇作戰,身負重傷,竟日昏迷不醒。一日,將軍氣絕,全連大慟,肅立默哀,將將軍裝殮於棺木。將軍生前無他物,僅留一德制“勃朗寧”手槍。將蓋棺時,將軍警衛員言:“連長最喜這手槍,讓它跟連長去吧。”遂取手槍置將軍掌中,忽見手指微動,驚喜曰:“連長還有氣!”復從棺木抬其出,竟生還。1979年南疆自衛還擊戰,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劉昌毅將軍鬥志昂揚,進指揮所。始,萬炮齊發,蔚為壯觀,持續半個小時之久。眾皆歡騰,將軍不悅,命參謀長周德禮:“停止打炮!”周德禮不解:“這是上面的命令。”將軍怒曰:“就是上面的命令也要停。淨放空炮!”將軍事後析曰:“那邊是山地,山深洞多,你打第一炮,人家就躲起來了。其時,部隊正在前進,炮彈難免要誤傷自己人。”

四不走將軍

劉昌毅將軍指揮作戰,處變不驚,歷險不亂,每臨大事有靜氣。人稱“四不走”將軍,即:“不吃飽飯不走,不睡好覺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見敵人來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