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走将军

刘昌毅出生于1914年,于1999年去世,原名刘昌义。湖北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的外号叫做四不走将军。至于这个外号来由是在战场上来的。

四不走将军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一团通信班班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第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决死第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南下第六支队司令员,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旅长,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青岛基地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四不走将军

刘昌毅自幼就颇有胆量,好打抱不平,参加红军后更是十分勇敢,不久即当上了排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政务科长、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开始后,刘昌毅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队参谋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因旧伤复发,住院治疗。8月,伤未痊愈便带领第十六团参加林南战役。战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春夏间,日寇发动河南战役,占领中原,打通大陆交通线,并阻断我各根据地之联系。党中央指示进军河南,组建河南军区,军区即派遣第六支队南下豫西。刘昌毅任支队司令员,于1945年1月率部南下豫西至嵩山、伏牛山一带,战斗八个月,大小战役60余次,歼日伪顽8000余人,开辟了临妆、陕县、宝丰、襄地区,配合兄弟部队牢牢控制了中原地区。

四不走将军

红军时期。万源保卫战中,时任连长的刘昌毅,英勇作战,身负重伤,竟日昏迷不醒。一日,将军气绝,全连大恸,肃立默哀,将将军装殓于棺木。将军生前无他物,仅留一德制“勃朗宁”手枪。将盖棺时,将军警卫员言:“连长最喜这手枪,让它跟连长去吧。”遂取手枪置将军掌中,忽见手指微动,惊喜曰:“连长还有气!”复从棺木抬其出,竟生还。1979年南疆自卫还击战,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将军斗志昂扬,进指挥所。始,万炮齐发,蔚为壮观,持续半个小时之久。众皆欢腾,将军不悦,命参谋长周德礼:“停止打炮!”周德礼不解:“这是上面的命令。”将军怒曰:“就是上面的命令也要停。净放空炮!”将军事后析曰:“那边是山地,山深洞多,你打第一炮,人家就躲起来了。其时,部队正在前进,炮弹难免要误伤自己人。”

四不走将军

刘昌毅将军指挥作战,处变不惊,历险不乱,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称“四不走”将军,即:“不吃饱饭不走,不睡好觉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见敌人来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