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加入微信信公董辦交流群(infaithjinjin),看更多精彩乾貨!

董辦小夥的日常,不是在寫公告,就是在寫公告的路上……

都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寫公告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找之前披露的公告,改一改。

第二步:之前沒有披露過,搜一下別人家的公告,ctrl+c、ctrl+v,修改一下公司名稱、會議屆次、關鍵數據等,妥了!

(特別注意:真有上市公司公告忘記修改公司名稱)

然並卵,這樣做真的就OK嗎?

在監管趨嚴、草木皆兵、如履薄冰的時期,或許至少還應該想點別的吧!

比如:在當前的市場風向下,這麼公告是否適當?

比如: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對於事項處理是否應當更加謹慎?

比如:公司輿論環境變化,如果我是投資者,看到這篇公告會有何想法?

結合市場風向,留意公告適當性

最近最“燙手”的公告是什麼?——股權質押當之無愧!

最近最“心驚肉跳”的公告是什麼?——被動減持首當其衝!

辛苦賺了半輩子的錢,結果栽在了激情六月,大股東股權質押不斷被爆倉,市場上一片“血雨腥風”。為減少市場擔憂,上交所、深交所集體發文稱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可控。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這股權質押公告該如何披露才不會被“錯殺”或“傷害小一點”?

1.如實披露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股權質押情況,說不定能降低整體質押比例

披露股權質押公告時,一般情況下,誰質押就披露誰的情況,很少會將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權質押情況一併進行說明。但是,這樣容易造成一種誤解!

例如:假設控股股東A質押股份,其個人質押比例達到80%,持有股份的80%處於質押狀態,投資者一看慌了!如果控股股東爆倉了,股價得繼續跌啊,趕緊跑……結果公司股價繼續下跌。但是合計計算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比例,質押比例可能只有60%。

【有圖有真相】A質押比例為71.43%,A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比例為42.65%。公告如此這樣,“韭菜們”自覺安全了……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2.風險提示部分,充分說明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事實上,以上兩點也是交易所關注重點,有部分公司因未按上述要點進行披露,而被要求出補充公告。

3.結合監管風向,留心公告合規性

以環保信息披露為例進行探討。

★證監會於2018年6月22日發文“嚴肅整治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違法行為”,依法懲處上峰水泥和山西三維兩起上市公司隱瞞重大環境汙染信息的事件。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深交所於2018年6月22日發文“深交所從嚴監管環保信息披露、嚴肅處理羅平鋅電違規行為”。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關於環保信息披露

1.定期報告披露要求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近期,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對定期報告中“環境保護信息”進行補充公告。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2.受到環保行政處罰的披露尺度

(1)規則要求

關於行政處罰(除證監會行政處罰)的披露標準一直是存在爭議的。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11.12.5規定,上市公司出現下列使公司面臨重大風險的情形之一時,應當及時向本所報告並披露:(十)公司因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刑事處罰;上述事項涉及具體金額的,比照適用第9.2條的規定。深交所參看《股票上市規則》第11.11.3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與上交所的規定無異。

據此,受到環保行政處罰披露標準看兩點:一看罰款金額,罰款金額大小對公司財務指標的影響(如佔歸母淨利潤的比例)是否達到披露標準;二看對公司的影響,比如是否涉及停產整頓,影響公司生產經營。

(2)市場公告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1月1日-2018年7月6日,公開披露受到環保行政處罰的公告有40條記錄,其中截止2018年7月共28條信息,2017年度共12條信息。看罰款金額:最多的是100萬,遠遠低於該公司淨利潤指標的10%,達不到披露標準;看對公司影響:有的責令停產,但對經營業績影響一般;有的不會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但是,市場公告環保行政處罰數量明顯增多。

(3)結論

聰明的小夥伴們,在當前環境下,對環保行政處罰的披露,謹慎為上!

站在投資者角度,思考公告作用

站在投資者角度思考,之前我認為就是“假大空”,多年實踐經驗發現,站在投資者角度寫公告,或許能給少找點事!

來看個案例:

處於輿論漩渦的“扇貝家”於2015年6月1月晚間,披露《關於2015年春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公告稱:根據抽測調查結果顯示,公司扇貝尚不存在減值風險。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2015年6月2日,鋪天蓋地的新聞,“扇貝又游回來了”。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2015年6月3日晚間,“扇貝家”對於抽測情況進一步說明,大意是說:受災的是A片區域,這次抽測是B片區域,扇貝還在安安靜靜生長中。

你在寫公告,但是你真的會寫公告嗎?

對於“韭菜”及個別媒體來說,“斷章取義”是常態!為了降低被誤讀的風險,需要站在投資者角度思考,公告這樣發出來,投資者會怎麼想,媒體會怎麼看,多問為什麼,或許你的答案會讓自己驚豔!

—End—

更多最新資訊,請關注“信公諮詢”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