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第一博學的狀元楊慎,爲何命途多舛?

木眼


楊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明史》對他評價甚高,認為“明朝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楊慎為第一。”楊慎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

這裡需要提一下他父親:楊廷和可是明朝傳奇人物,

在他的父親辭官去職後,作為內閣首輔之子、當時士林的青年領袖,年輕氣盛的楊慎當仁不讓地接過了護禮派的大旗。當唇槍舌劍已不能奏效時,這位高幹子弟率領諸位大臣齊聚在左順門外,靜坐、號哭,花樣百出。

楊慎更喊出了一句頗具煽動性、永留史冊的口號 :“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這句話說白了就是 :兄弟們上吧!咱們跟皇帝扛上了,死扛到底,榮辱成敗只看今朝。他帶頭鬧,撼門號哭。一時之間,金水橋畔哭聲震天,紫禁城內如喪考妣。這十足的“憤青”行為,徹底惹惱了嘉靖皇帝。在數次勸導(派太監傳旨)、恐嚇(為首者下獄)無效的情況下,嘉靖皇帝使出最後的招數—廷杖。對於這幫傢伙,他的耐心已到極限,決定不再客氣,讓這幫書生徹底閉嘴消停的方式只有一個—打!

此次流血事件中,帶頭鬧事的楊慎,榮幸地被打了兩回。興許是他年輕,底子好,才得以熬過兩次廷杖而不死。

雖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之說,但對楊慎而言,等待他的卻不是後福,而是嘉靖帝的特別“優待”—流放雲南永昌(今雲南省保山市),永世不得返京。當年的雲南,尚未開化,瘴氣叢生,是讓人聞之色變的苦寒之地。一入此地,如入鬼域。流放途中,楊慎憑著聰明至極的頭腦躲過了暗殺。抵達雲南之後,又憑著自己的魅力和過人的交際能力,迅速和當地官員打成一片,吟詩作對,著書立說,縱情山水。這位當時的天下第一才子,昔日的內閣首輔之子,嘉靖朝的流放重犯,除卻背井離鄉,回京無望,日子居然過得還不賴。

此後的三十餘年,楊慎愈發放浪形骸,以詩酒自娛,將精力放在著書立說上。史載 :“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一代才子,遠離了政治鬥爭,卻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


安意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詩的創作者正是明朝博學的狀元才子楊慎創作,而且他命運多舛,在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這一年對於大明王朝發生了濃厚的一筆。

楊慎和他的父親楊廷帶領同年進士,公然咆哮朝廷,說出了載入歷史上話語,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當時明武宗死後,他的堂弟朱厚熜登上了皇位,明世宗登基之後,讓朝廷在之後的數十年分裂成兩派,小年輕不明事理一腔熱血為國為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喊出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些沒事找事,無理取鬧的感覺,當然結局不是很好。

楊慎被廷杖,差點被打死,而且被髮配到了雲南,了卻了自己的一生。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感謝邀請。首先看楊慎何許人也?大明三才子之一,四朝老臣、東閣大學士神童楊廷和之子!正德六年的狀元及第。

這位仁兄在武宗朝就敢寫奏章罵皇帝無事生非、輕舉妄動(丁丑封事)。朱厚照壓根不理睬他,他一怒之下辭官回家了。

一直到他爹楊廷和一手策劃世宗登基,他再次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了皇帝的經筳講官,由於性格耿直,不給皇帝面子,嘉靖經常罷課。後來在“大禮議之爭”中非常叛逆,罵完皇帝罵同事(張璁、桂萼)。

這位高幹子弟思想真的不一般,為了滅掉政治對手,一手策劃了“左順門圈套”,準備在這裡打死張璁,簡單粗暴一了百了。為什麼要選在左順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在這裡打死人不犯法。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他居然糾集了二百多大臣跑到嘉靖那裡大哭大鬧,一時間搞得烏煙瘴氣,皇帝忍無可忍了。終於在七月十五被嘉靖抓起來打了一頓,隔了十天又打一頓,差點掛掉。辛虧年輕,經常鍛鍊身體,才撿回來一條命被充軍到雲南保山。

這位仁兄就這樣走下了政治舞臺,八年後,為官沉浮數十載,老謀深算的楊廷和去世,楊慎回家參加老爹葬禮。站在老爹墓碑前,他終於看透了這一切。戰勝了無數的敵人,最終也逃不過這個命運啊。在這場權利的遊戲種,他絕不可能是勝者,古往今來也從沒有過絕對的勝利者,所有的榮華富貴,恩怨寵辱,終究不過是要化作塵土。

楊大才子回到了流放地,遊歷名山,鑽研學問。

縱觀此人一生,真沒白活,把少年嘉靖折騰的死去活來,同時也成就了這個聰明一世的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威脅到我的權利。所以楊慎的坎坷,主要是他碰到了一個比他還聰明的老闆,他比他爹更心狠手辣,卻不能像他爹那樣能夠看透權利的真相,選擇知難而退!他的失敗是因為他看不透這一切。

嘉靖38年,大文豪,曾經的朝廷黑社會老大楊慎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就是他名揚天下的才華,著作等身,舉世無雙。比他本人更為有名的是那他為後人留下的那一首膾炙人口的詞牌,也是他一生的感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飯糰君89585606


楊慎命途多舛的唯一原因就是得罪了嘉靖帝,沒有別的。

楊慎是明武宗朝首輔楊廷和之子,楊廷和在明武宗胡鬧的歲月中主持國政,建立了極大威望,又定策迎接明世宗嘉靖帝入主大統,在嘉靖帝即位之初繼續擔任首輔。目睹了明武宗荒唐的明朝大臣有意給皇權戴上籠頭,用組織限制皇帝,令皇帝不能為所欲為。所以當嘉靖皇帝想要尊生父為父的時候,楊廷和他們要求嘉靖尊明武宗之父明孝宗,也就是他的伯父為父,這個要求符合禮法的設計,楊廷和他們是想用禮法限制住皇帝,給桓帝一個下馬威,而皇帝則掀起了大禮議。

楊慎作為楊廷和的愛子,又是天下知名的大才子,身為首輔之子考狀元本來是要回避的,結果天下人都認為楊慎要是沒考上狀元才是不公平,其才學可想而知。這樣的人,又有一個首輔父親,當然對皇權也是主張限制的。沒什麼實權的楊慎通過組織士人來表達對皇權的不滿,幾次三番的觸怒嘉靖帝,被嘉靖帝貶去雲南,永不敘用,而嘉靖帝又比他活得長,所以他一生只能待在雲南蠻荒之地了。


文史宴


因為楊慎碰上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雖然是由楊慎的父親首輔楊廷和迎立的藩王,由藩王入繼大統,可謂是無比幸運。然而,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卻並不感激涕零,言聽計從,相反,少年老成的他登基後,極力擺脫群臣的壓制。

大禮議成為雙方交戰的焦點。

作為帝師的楊慎捲入其中,最終被嘉靖皇帝記恨終身,流放,永不敘用。


生說


特別博學的人大多命途多舛。一是見得太遠難免與當時有一定脫節,你要堅持甚至推行難免多受攻擊,而既然公認博學一定是要展露出來的。這個對於即便品性沒太多追求的人也都是如此,對於那些追求高尚情操以及胸懷天下的人更是如此。對於君主來講,養狗和養人是不一樣的,首先他們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另外他也知道那些人推行的東西如果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斷然無法施行,很多時候也會故意縱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