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有所期待的狀態是對現實的最有力的破壞

打坐,沒有任何進步,一段時間彷彿原地踏步,毫無變化。每次打坐都是一次失望之旅。這就是有所期待造成的。打坐處於期待的狀態的表現:

1、不滿現狀。想要改變,不滿意現在。這大概是打坐的一大動因。很自然的打坐時就要求改變。尋求變化是打坐時期待的作用。

2、從期待出發。打坐時,想要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希望打坐沿著自己的想像出發,與發展。按照希望的樣子來打坐。從對現實的感知變成對要求的堅持。用要求比照現實,與現實造成衝突。

3、無法安於現在。看到現狀,就焦慮不安,總想馬上驅使自己離開這裡。現實處於被打壓的狀態,現實被定義為對立方,不能與現實和平相處。

這些都是期待的狀態。對於打坐,期待會造成破壞性的作用,它驅使打坐者離開現實,反感現實,不願意感知現實,不能如實的呈現現實。打坐變成了想像,幻想是不可能有補於打坐的

打坐,可不是要改變什麼。也不是要實現什麼。打坐是原原本本的呈現現在的情況。

打坐:有所期待的狀態是對現實的最有力的破壞

1、抽離自己。不管情況是好是壞,都是自己以一個想像中的狀態為標準來衡量的,所謂好壞只是打坐者的期待為標準,從而形成的所謂好壞,現實無所謂好壞,是什麼就是什麼,內心無傾向則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如實的呈現此時此刻。比如靜下心來,為什麼一定要靜下心來呢?假設實現了靜下心來,就結束了嗎,恐怕又會希望靜得久一些。靜得久了,又要內心澄澈喜樂充滿內心。希望是沒有休止的。

要求這樣,要求那樣,又如何靜下心來呢?在其中兜兜轉轉,沒有盡頭。所以要抽離,不要參與。

2、原原本的呈現現在,此時此刻的自己。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必評判,好還是不好。儘管清清楚楚地呈現,即可。打坐,即是感知。感知到就好。我看到,我感覺到,但不參與。像一面鏡子一樣,呈現即可。

3、不要催促。打坐中,抽離於自己,不再驅使自己了。身體和意識會自行變化。不要認為,不受控制的身體與意識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會發生自己越不想看見反而發生的狀態。恰是不再幹擾了,不再控制了,不再催促了。身體和意識從束縛中解放出來。它們會按照自己的規律有序的變化。這種變化只會越來越好。打坐也會漸入佳境。

期待,破壞了這種自主,反覆的干預,於是,打坐總是原地踏步,要麼毫無變化。然後向著更加不好的方向變化。於是,更想要控制,情緒更加糟糕。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抽離出來,原原本本的感知,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感知到。感知身體肌肉的松與緊,松與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知。不要去參與其中,感知到,給予身體時間,它一旦脫離了驅使與控制,就會沿著有利於它自身的方向發展。面對這種發展變化,仍然是感知,那麼此時的內心不處於安靜的狀態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打坐者已經脫離了各種束縛,要求。打坐者變得閒適了。

以期待代替感知。以想要的發展代替原本的變化。感知、與變化將不復存在。只留下焦慮不安的內心與無處掙脫的困境。打坐,從來不是控制。因為我不知道將要走向何方。我只是感知到,而身體與意識的變化是未知的世界。怎麼去期待?怎麼去規劃呢?面對未知是無從規劃的。一旦期待,即變成驅使,反而破壞了身體與意識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