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臣魏征,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后却非常凄凉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有名的英主,谏臣魏征,历史上出名的贤臣。唐太宗和魏征,二人相得益彰,君臣和谐如鱼得水的组合在后世广为流传。


谏臣魏征,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后却非常凄凉

魏征(公元前580-643年),字玄成,河北巨鹿人。从小爱好读书,年少有大志,不事生业。魏征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魏征曾经出家做过道士。

隋末,天下大乱,魏征投到李密军下,任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李密后来降唐,魏征却不被重用,魏征自请去山东安抚豪杰,魏征来到黎阳,招降李密的旧将李勣。

不久,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被俘虏,任命为起居舍人。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魏征再次归顺唐朝。

李渊的太子是李建成,李建成久闻魏征大名,任为太子洗马,魏征侍奉太子,尽心尽力,时窦建德余部刘黑闼起兵造反,魏征劝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局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李建成从之,统领河南、河北诸州军马,讨伐刘黑闼。

魏征跟随太子李建成远征,大破刘黑闼军队,魏征建议李建成放弃以前的高压政策,采取安抚策略,使百姓归心。后刘黑闼被擒,河北之地平定。

太子李建成回到长安,魏征仍然劝说李建成对付李世民,李建成犹豫不决,后来李建成分化瓦解李世民部将的努力也失败了。

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门政变,秦王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登基,李世民成为唐朝实际统治者。
谏臣魏征,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后却非常凄凉

李世民责问魏征,为什么要间离兄弟之情,魏征毫无惧色,说“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敬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仍以礼相待。

李世民任魏征为谏议大夫,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党羽散亡在民间,魏征自荐去安抚,众人心安,李世民深为敬佩。

魏征阅历丰富,仕途坎坷,他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唐太宗李世民屡次让魏征到卧室商议国事,魏征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唐太宗褒奖魏征,迁任尚书左丞,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秘书监参知国政,封郑国公。

魏征直言级谏非常出名,宰相王珪评价他“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禹,臣不如魏征”。魏征向唐太宗面谏五十多次,一生谏诤“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为历代所赞扬。

魏征规谏唐太宗与民休养生息,反对奢靡建造和对外穷兵黩武;建议废除严刑峻法,以宽平之律待民;任用人才要才行俱兼,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建议唐太宗兼听广纳,防止贵臣蒙蔽;规谏李世民居安思危,戒骄奢淫逸。

魏征的直谏,常常让唐太宗难堪,说魏征“每廷辱我,会杀比田舍翁”,但是事后,唐太宗又回纳其言,这当然和唐太宗的开明政治有关。魏征说“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

魏征对朝政失误的批评,使得贞观之治多所裨益,唐太宗离不开魏征,不仅对魏征的建议从谏如流,还在各方面给予信任和尊崇。

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七月,魏征染病不起,唐太宗手诏慰劳,说“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魏征不顾疾病缠身,又进谏数言。

魏征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家无正堂,唐太宗把营造小殿的木材为他建造正堂。又赏赐家用之物。
谏臣魏征,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后却非常凄凉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情恶化,唐太宗所赐给药膳无数,命人及时通报魏征病情,唐太宗和太子两次亲临探病,并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魏征病卒,唐太宗非常悲切,增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陪葬昭陵。

安葬魏征时,唐太宗登内苑西楼,望丧痛哭,诏令百官送丧至郊外,并亲写碑文。有一次上朝,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为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对魏征死后的特殊尊崇引起一些人的妒忌,魏征在临死之前向唐太宗秘密推荐了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这两个人可以当宰相。但是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侯君集因为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斩首。有人借此指责魏征结交朋党。唐太宗对魏征产生了怀疑。

后来,又有人向唐太宗说,魏征生前将谏诤之言抄录给史官褚遂良看,唐太宗以为魏征是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唐太宗很生气。

本来唐太宗要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正,这时唐太宗下令解除婚约,又下令推倒了亲自为魏征写的纪念碑。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不听大臣进谏,亲征高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八九。唐太宗后悔之余,又思念起魏征,慨然叹息说“魏征如果还活着,肯定不会允许我来远征高丽的。”

唐太宗把魏征的家属请到行宫,厚加赏赐,并派使者以诸侯之礼祭祀魏征,把原来推倒的纪念碑又重新树立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