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其實是個官二代 還是個牆頭草

在影視劇中,劉墉是個剛正不阿的形象。有時候膽大到敢調侃皇帝。和貪官和珅勢不兩立。歷史上真實的劉墉卻是靠著父親的權勢才得到皇帝重用的。而且在乾隆皇帝老邁後,劉墉毫不猶豫的站在太子黨一邊。

宰相劉羅鍋其實是個官二代 還是個牆頭草

首先說明一下,劉墉並不是羅鍋,只是有點駝背。在說劉墉之前,必須要先說說劉墉的父親。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可是個大人物。乾隆皇帝年輕時就有幾個死黨,劉統勳就是其中之一。乾隆登基後,這些當年的太子黨也都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在這些當年的太子黨中,最成功的應該是乾隆的小舅子傅恆,其次就是劉統勳了。在權利的鼎盛時期,劉統勳是大清朝的三號首長。他一生對乾隆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成為一代名臣。劉統勳為人很正直,能力也很強。主要是負責公安部門的工作,天下刑事案件,到劉統勳這是最後一關。

宰相劉羅鍋其實是個官二代 還是個牆頭草

劉統勳

劉統勳對待子女也非常嚴格,尤其是兒子。在劉統勳的兒女中,劉墉是一個有潛力的。畢竟,官海沉浮大半生的人,看人還是很準的。所以,從小劉墉就成了重點培養對象。長大後也很爭氣的考中進士。因為劉統勳的關係,劉墉也成了乾隆皇帝重點培養的對象。

按照慣例,在重用之前,就得先下放到地方去歷練幾年。目的是,長長經驗,瞭解一下官場的貓膩,順便混點資歷。劉墉就先後下放到安徽、江蘇,主管教育工作。在上任之前,乾隆皇帝賜詩給劉墉“海岱高門第,瀛洲新翰林”。意思就是希望他,不辱門楣,有所建樹。足見對劉墉的重視。

宰相劉羅鍋其實是個官二代 還是個牆頭草

有這樣的政治背景,想不飛黃騰達都難。所以劉墉的官運一直很恆通。再加上劉墉也努力,真心為朝廷分憂。沒幾年就回到了朝廷中樞。

到了乾隆中後期。和珅橫空出世,劉墉、和珅確實不是一個立場的。但是,並沒有像影視劇中那樣鬥得不可開交。畢竟,都是城府極深的人,不會傻到直接正面得罪皇帝的近臣。

宰相劉羅鍋其實是個官二代 還是個牆頭草

清朝從雍正開始就不再立太子,乾隆皇帝也不例外。但是,誰是接班人,天下人心裡都明鏡似得,愛新覺羅永琰(嘉慶)。到了乾隆晚年,中國結束了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鼎盛時期。乾隆朝名臣都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和珅一人受寵。這時劉墉也隨波逐流的把立場偏向了“太子”。

宰相劉羅鍋其實是個官二代 還是個牆頭草

在乾隆皇帝把皇位傳給嘉慶,自己當太上皇的時候,並沒有把玉璽傳給嘉慶。是劉墉獨自力勸乾隆把玉璽傳給新君。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當時劉墉已是嘉慶的死忠了。

乾隆皇帝死後第二天,嘉慶就剝奪了和珅的所有官職,十天之後賜死和珅。劉墉就成了嘉慶朝的第一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