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筆記:警惕隨風飄搖的“牆頭草”

原文

於是楚王使春申君將兵救趙,魏王亦使將軍晉鄙將兵十萬救趙。

秦王使謂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魏王恐,遣人止晉鄙,留兵壁鄴,名為救趙,實挾兩端。〔兩端,名為救趙,實貳於秦。〕又使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間入,由間道而入也。〕因平原君說趙王,欲共尊秦為帝,以卻其兵。

齊人魯仲連在邯鄲,聞之,往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秦以戰而能斬首有功者為上,故曰上首功。上,尚也。索隱曰:秦法斬首多為上功,斬一人首則賜爵一級,故謂秦為上首功之國。〕彼即肆然而為帝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願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吾將使秦王烹醢(pēng hǎi)梁王!”

新垣衍怏然不悅曰:“先生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魯仲連曰:“固也,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獻之於紂,紂以為惡,醢九侯;〔醢,肉醬也。〕鄂侯爭之強,辯之疾,故脯([fǔ)鄂侯;文王聞之,喟(kuì)然而嘆,故拘之牖(yǒu)裡之庫百日,欲令之死。〔司馬彪志:河內郡蕩陰縣有牖里城,紂囚文王於此。史記正義曰:其地在蕩陰縣北九里。〕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且秦無已而帝,則將行其天子之禮以號令於天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矣!”〔復,扶又翻。考異曰:史記魯仲連傳雲:“新垣衍謝,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按仲連所言,不過論帝秦之利害耳,使新垣衍慚怍而去則有之,秦將何預而退軍五十里乎?此亦遊談者之誇大也,今不取〕

——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8年


藍色字體為“胡三省注”。

淺釋

平原君趙勝在毛遂的協助下,促成了趙楚兩國的抗秦同盟。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魏王也派大將晉鄙統兵十萬前去救趙。

秦王派人對魏王說:“我們很快就會攻下趙國,現在誰敢發兵救趙,我將在滅趙之後率先調兵攻它!”

魏王聽後感到很害怕,便派人叫停晉鄙,令其屯兵鄴城,名為救趙,實際上卻遊移不決。魏王又派將軍新垣衍抄小路潛入邯鄲,通過平原君趙勝勸說趙王,想共同尊秦王為帝,以使秦國退兵。

齊國人士魯仲連正好在邯鄲,聽說此事後,前去見新垣衍,說:“秦國,是棄禮義而尚軍功的國家。若秦國稱帝於天下,我魯仲連就算跳東海而死,也絕不做秦國的臣民!魏國短視,看不到秦王稱帝后可能帶來的危害,我將讓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醬!”

新垣衍很不高興地問魯仲連:“你怎能讓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醬呢?”

魯仲連:“當然可以,你聽我慢慢說來。當年,九侯、鄂侯、周文王,都曾是商紂王朝廷裡的三公。九侯將自己漂亮的女兒獻給紂王,紂王不喜歡,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醬;鄂侯極力為九侯辯護,卻被紂王做成了肉乾;周文王聽說後喟然長嘆,紂王將他關押到牖里長達一百天,想置他於死地。現在的秦國,是擁有萬乘兵車的強國,魏國,也同樣是大國。兩國都有著雄厚的國家實力,各自都有稱王的名位,為何魏國看到秦國打了一場勝仗,就想臣服於它並尊秦王為帝,從而使自己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呢?如果秦王真的稱帝了,則將以天子之禮號令天下,更換各諸侯國的大臣,他將削奪他不認可的人的職位,並將那些職位轉授給他所器重和寵愛之人;他還將令其子女和精於進讒的婢妾,做各國諸侯的妃嬪姬妾,要她們住進魏王的宮殿裡,到時,試問魏王還能處之泰然嗎?將軍你又有何辦法保住自己的往日榮寵呢?”

新垣衍聽後,起身再拜,說:“我今天才知道,先生乃天下高士啊!我這就告辭回國,不敢再提尊秦為帝之事了。”


《通鑑》筆記:警惕隨風飄搖的“牆頭草”

品《鑑》

1

名為救趙,實挾兩端。

牆頭草,隨風倒!

幹事創業時,最怕遇到首鼠兩端、腳踏兩船的“豬隊友”。一旦他們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就會嚴重打亂已有部署,進而對全局構成重大不利。

對敵方的“牆頭草”,要盡力爭取,能用則用;對己方的“牆頭草”,當提高警惕,及早防範。

2

人們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任何道理,都只在一定的條件或語境下才能適用。毫無原則的妥協、沒有戰略的退讓、不知廉恥的討好,只會讓對手得寸進尺、步步緊逼、蹬鼻子上臉,最終令自己陷入難以挽回的尷尬境地。

3

且秦無已而帝,則將行其天子之禮以號令於天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煙火人間,往深處看,各有各的營求。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利益的獲取。——卡爾·馬克思

說服一個人,說一千道一萬,終究要落到切身利益上去,才見實效。


《通鑑》筆記:警惕隨風飄搖的“牆頭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