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已完成既定目标六成

金融去杠杆已完成既定目标六成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金融行业分析师、董事总经理徐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去杠杆的进程是针对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整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稳杠杆,即信贷增速与GDP增速二者趋于一个合理水平上。二是提高金融透明度,包括非标资产或者通道业务的清理。三是股市、债市和兼并收购领域的去杠杆。四是流动性管理。”

准备充分

继续向深水区迈进

在徐然看来,随着我国金融去杠杆不断推进,现在大概完成了既定目标的60%,也意味着去杠杆即将进入深水区。

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6月金融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去杠杆政策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同比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已有上百年,也逐渐积累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这有助于防风险及促进资本优化配置。”徐然表示,“但前几年金融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并积累了大量金融风险。”

徐然称,考虑到去杠杆过程复杂并充满不确定性,要啃下剩余40%的“硬骨头”,中国监管层已经对改革推进做了较好规划,并为向深水区迈进做了充分准备。

据徐然介绍,这些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给侧改革提高了工业产能利用率并降低了经济放缓对主要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其次,供给侧改革及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谨慎也使银行从2014年以来逐步计提及消化了大量制造业及贸易金融相关的不良贷款,有效释放了部分金融风险。再次,金融去杠杆从同业业务和资金空转入手,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从而避免在深水区出现大规模流动性危机。最后,2015年以来对债市、股市、兼并重组等不断完善也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在金融监管进入深水区时的波动。

增强金融体系

风险抵御能力

虽然市场对诸如经济增速放缓、信贷增速降低等带来的影响已有一定心理预期,也普遍认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有助于中国长期稳定发展;不过,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以及股市、汇市的波动给经济发展加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市场对金融监管加强的争议以及对货币宽松的呼吁也越来越多。

对此,徐然表示,推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也意味着继续推后规范的资本市场及金融体系的建设。真正有效的资本市场是帮助中国继续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这需要更多理性长期资金、有经验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发债公司提高负债风险管理能力及与市场沟通能力。这些都只有在规范的资本市场及金融体系下形成。

“只有规范金融市场,中国才能逐步发展成与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才能帮助资本双向流动、推动人民币有序国际化,从而加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徐然说。

此外,徐然认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制下,美国式的金融恐慌出现的几率并不大。此外,虽然金融体系继续推进去杠杆可能对部分融资需求有一定的紧缩作用,但整体看流动性是充裕的。同时,由于配套监管政策抑制了很多低效的信贷需求,高质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反而可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和满足。

“监管完全可以通过积极沟通降低市场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恐慌,在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的积极引导。如各政府部门可以协调给出一些在金融去杠杆下的全面经济增长计划及应急预案,并和市场及时沟通,以大大降低市场的紧张情绪。当然,更关键的是要考虑如何把金融压力测试转化为改革动力,以提高中国的发展质量。”徐然说。

近期本网热文

金融去杠杆已完成既定目标六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