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連蘇青 山海同心奔小康——江蘇青海扶貧協作紀實

青海新聞網訊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長江,從大美青海奔湧而出,歷經千山萬水抵達東海,不僅哺育了沿江兩岸人民,更拉近了青海與江蘇的時空距離。

一條江河,在地緣上綿綿牽起蘇青兩地。

一條江河,在新發展新時代的今天,更加貫通東西,聯動起蘇青兩地扶貧協作,挽起一脈深情。

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了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6年7月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後,黨中央國務院調整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係,又明確了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市,江蘇青海兩省從此結下更加深厚之緣,註定要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並肩作戰。

組織推動有力 動力源源注入

高原七月,滿山遍野的鮮花競相綻放,農家小院相映成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東至溝村迎來了最美的季節,貧困戶張永軍在自家的農家院裡忙得不亦樂乎。“村上的旅遊產業發展起來了,來的人就越來越多,我們賺錢的路子也多了許多。”張永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張永軍的機遇來自於江蘇青海扶貧協作中南京市雨花臺區對大通縣的幫扶。有一種情誼叫心手相連,有一種牽掛叫山海情深。江蘇與青海結對幫扶關係一經確立,兩省黨委政府立即行動,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對東西部扶貧協作迅速進行了部署。

2017年4月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成立,25名隊員帶著組織和家人的重託4月底走進了青藏高原,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開啟了全新的生活,正式拉開了蘇青扶貧協作的序幕。

一年多來,兩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東西部扶貧協作,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強化協調配合,採取有效措施,共同推進了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社會參與等各項重點工作,為助力青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完善工作推進機制,確定了明確結對關係、科學編制規劃、明確幫扶資金、明確重點工作等4項核心任務,以及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助學助醫、社會力量參與等6項重點幫扶工作。

積極開展工作對接。2016年以來,省級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赴江蘇省溝通協調,對接工作。兩地調研對接達1613人次,共同召開高層聯席會議49次,簽訂合作協議,部署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突出規劃引領作用。2017年初,兩省共同啟動了對口幫扶規劃編制工作,編制形成“1+2+9”的扶貧協作規劃體系,“1”就是組織編制《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市扶貧協作規劃》;“2”就是南京市和無錫市分別組織編制兩市對口幫扶市的扶貧協作規劃。“9”就是各結對縣的扶貧協作規劃。兩省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按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助醫助學等類型,共規劃篩選出187個扶貧協作項目。

產業合作加力 “造血”功能提升

今年年初以來,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的糧油應急保供點人頭攢動,顧客們都衝著這裡新供應的高原特色農產品而來。

“蒜、青稞、土豆、藜麥等來自高原上的農作物深受無錫市民歡迎。這一次惠山區為樂都區當地農產品提供銷售平臺,目的就是讓特色農產品走出高原,幫助農民提高收入。”惠山區糧食局負責人說。

青海的高原特色農產品擺上江蘇市民的餐桌,江蘇的企業家們入駐青海大展拳腳,這是現在蘇青親密關係的生動體現,也是雙方關係從單向幫扶到合作共贏的真實寫照。

“蘇青兩省各結對市縣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創新合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積極聯繫協調江蘇企業到青海投資興業、帶動就業,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幫助提升‘造血’功能。”省扶貧局社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資金活了。2016年以來,江蘇累計安排對口幫扶青海西寧、海東資金總額為2.65億元,所有資金均已到位,去年和今年的項目資金已經開始發揮效益。

項目來了。2016年以來,江蘇連續三年分別向青海幫扶資金5000萬元、8000萬元和1.35億元,資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其中2016、2017年1.3億元全部用於脫貧攻堅,重點支持76個幫扶項目,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萬餘人。

攜手青海,江蘇並沒有將“扶貧協作”簡單定義在“給錢給物”上,而是在“輸血”的同時,推進社會事業、經貿合作等領域齊頭並進,強化青海的“造血”功能。

2017年,協助西寧、海東兩市在江蘇舉辦4場農產品交易會,切實提升了青海名特優農產品知名度,有力推動了兩省產業合作和人文交流;

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南京眾彩物流已就青海農產品採購與當地達成合作意向,為高原土豆、犛牛肉等青海農副產品進入華東市場提供了平臺;

加快推進農業合作。江蘇省農委連續多年組織省內農業龍頭企業參加“青洽會”,不少龍頭企業與當地合作社、龍頭企業已經進行合作;

西北第一家和第二家蘇寧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先後落戶循化和湟中,將通過線上中華特色館等電商模式將當地特產推向全國……

一年多來,已引導5家企業到西寧海東實施產業扶貧,實際投資額達到1.52億元,吸納5200名貧困人口就業,有望帶動7800人脫貧。

人才支援持續 攻堅支撐增強

一條長江水連著兩地人,一條支援路連通兩地情。濃濃情懷中不僅飽含著資金、項目的幫扶,還有人才幫扶。

“如今看病,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通過遠程會診,無錫的醫生還有德國專家,給患者看病呢。”上個月,江蘇省無錫明慈心血管病醫院中德專家和循化縣人民醫院醫生進行互聯網遠程會診,為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當地一名疑難重症患者進行了診斷治療。

明慈醫院與循化縣醫院實現首例遠程會診,這是人才支援的生動實踐。

2017年10月下旬,按照蘇青兩省統一安排,無錫市向海東市增派了8名掛職幹部,江蘇幫扶工作隊人數增至25名,扶貧協作力量進一步增強,除6人在省市機關外,其餘人員均在縣區掛職,實現了西寧、海東貧困縣區全覆蓋,西寧和海東已累計選派36名幹部赴江蘇掛職,成為兩省重要的橋樑和紐帶。

“補短板促交流,人才智力幫扶是根本。”在省扶貧局局長馬豐勝看來,一切援助工作和援助活動的開展,最根本的推動力在於人。“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南京和西寧兩市共組織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交流共30多批、近700人次,各類跟崗學習交流頻繁。去年,南京市教育局選派4名優秀校長到西寧舉辦培訓講座,棲霞區先後組織8名醫療專家和多名特級教師赴湟中縣開展科研交流,組織湟中縣35名業務骨幹、25家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赴棲霞區參加專題培訓。雨花臺區先後組織6名法律服務人才、8名醫療專家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9名大通縣醫技人才和30名中小學骨幹教師赴南京考察學習交流……

今年,互助、化隆、樂都等區縣與無錫結對區縣共同舉辦了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西寧市電子商務高層管理人員、鄉村旅遊、湟中縣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建設、大通縣中小學教務主任等多個培訓班相繼在南京舉辦,海東市80多名政協委員在無錫接受了培訓。首部反映東西部扶貧協作題材的公益電影《樂都傳奇》在樂都區螞蟻山生態公園開機。互助土族自治縣首批22名、民和縣7名優秀醫護人員赴無錫隨崗學習……

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人才互動交流中,江蘇不僅為青海提供了直接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還為青海打造了一支專業型精英化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