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林偉

本刊主編、記者 方觀生

編者按: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全國模範教師林偉老師認為,教育就是喚醒。理想的教育,就是用生命喚醒生命,用潛能激活潛能,用生命提升生命,用快樂傳遞快樂。28年來,林老師勤於反思,樂於求學,凝結出“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好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他潛心研究教學,改革課堂教學,著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堅持以研促教,把課題問題化,把工作科研化,努力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記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林偉

林偉,正高級教師,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0年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先後擔任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副校長、教學處主任、科研處主任、教師發展處主任、學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現為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助理。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培養項目導師組數學學科專家、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師培訓指導專家、深圳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教育學科客座教授、嶺南師範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兼職教授、湛江師範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客座教授、深圳市首屆課程改革專家、肇慶市中小學名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項目實踐導師、深圳市數學學會理事。

先後主持國家、省、市級課題十二項,在《數學通報》等刊物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出版《數學教學論》《師者行者——一位正高級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思維學導式數學教學概論》等專著九部。有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廣東省第一屆和第八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一等獎,有一項獲得教育部第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先後被評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廣東省基礎教育系統名教師、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廣東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並榮獲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獎、第二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教師獎、全國科技優秀教師稱號。

教育部把其事蹟拍成了電視片《師德啟思錄》並作為電子教材向全國發行,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報》等十多家新聞媒體對其作了報道,《中學數學》雜誌將其作為封面人物介紹。

立志高遠,獻身教育事業

1990年8月,自湛江師範學院(現為嶺南師範學院)畢業後,林偉老師被分配到雷州市烏石中學任教。第一次上課時,面對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林老師突然明白了“神聖”兩字的意蘊,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因此,從踏上講臺起,他便決心當一名好教師。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他意識到:教師是太陽,給了別人光和熱,同時也照亮了自己。最重要的是,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在工作實踐中,他深深感到:只有把自己的才智無私地傾注在工作和事業上,這樣的生活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於是,他開始精心備課,熟悉教材,瞭解學生,虛心請教年長的老師;認真聽課,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展示課、研究課等各種公開課活動,他都積極參與,尤其是評課環節,他更是一絲不苟地傾聽。就這樣,林老師對教學有了自己的體會:教學,無論是哪一科的教學,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探究知識,使學生具備動手動腦的能力,學會創造。

隨著教學時間的推移,林老師的奮鬥目標也越來越清晰:把成為一個學者型教師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那怎樣才算得上一名學者型教師呢?林老師認為,要做一名學者型教師,既要“教”,又要“研”,還要“寫”。且“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礎,“研”是“教”的總結和提高,而“寫”則是“教”和“研”的概括、昇華。“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師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自己的教育理論和現實,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自覺的實踐者。對於如何成為學者型教師,林老師也給自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心靈追求高尚,事業追求卓越。具體為熱愛學生,熱愛教學,誠實待人,把精力凝聚在專業工作上,讓自己的教學、育人、科研精益求精。總之,“以師為本,奉獻為榮”是林偉老師終生奮鬥的目標。

潛心研究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如何將自己獲得的知識重新組合授予學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嚐到學習的快樂,是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對此,林老師在教學創新的道路上苦苦求索,不斷追求。

為了改變課堂低效的局面,促進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提升,林偉老師總結出“思維學導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直觀性,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低、小、多、快”四字策略。“低”是低起點,就是要摸清學生相關知識、基礎、能力和心理準備的實際,將起點設置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地方,使新的知識產生聯結,形成網絡。“小”即“小步子”,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能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學步子要小,把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合理的層次,然後循序漸進,把學生受挫的可能性減到最小。“多”即“多活動”,針對學困生的注意時間短、記憶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點,改變教師大段講解的傾向,導向師生活動交臂進行的方法。這樣不僅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大量參與學習活動,自我表現的機會多了,能力也得以逐漸提高。這種良性的循環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快”即“快反饋”,就是在每一層次的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的“講”,又有學生的“練”,還有教師的“查”。這種快速的反饋,既可以把學生取得的進步變成可見的事實,使之受到鼓勵,樂於接受下一個任務;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矯正乃至調整教學的進度,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避免課後大面積補課的現象。

林偉老師認為,只有真實的教學,用知識的力量來征服學生的教學,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是學生需要的,這樣的課堂也才是充滿智慧和活力的。在數學教學上,他一貫追求的是:講究數學學習的規律性和科學性;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興趣的激發,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重視學生的自身體驗和感悟;堅持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倡導“過程重於結果”的數學教育理念。在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林老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思維過程教學和概念學導式教學。

正是在這些探索和實踐中,林偉老師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成果。他教的學生參加1994年、1995年廣東省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達到100%;與其他老師一起輔導學生參加“祖沖之杯”數學競賽、華羅庚金盃數學競賽、全國初中數學聯賽、湛江市數學競賽,先後有80多人獲獎;他教的學生參加1996年中考,數學平均分為l20多分,優秀率達65%,比湛江市平均分高出50多分。除擔任數學教師之外,林老師還多年任教畢業班。2000年,他任教的高三(1)班有3人突破700分,有32人考上本科。2003年,他任教的高三(4)班上線率達到93.8%,班級數學平均分高於當地重點學校數學平均分。2012屆高考本科率達100%,重點率達88.1%;2015屆高考重點率達100%。

在公開課、競賽課中,林偉老師也獲得了眾多榮譽。1996年11月,他執教的《同類項》一課榮獲了廣東省青年數學教師優質課評比三等獎。1996年12月,他參加“三講一上一評”競賽課榮獲了第一名。1998年,他執教的《指數函數》一課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展播,並於同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獎。2008年11月,在學校申報廣東省教學水平督導驗收評估時,他被推薦上了一堂示範課《算法案例》,受到專家組的好評。2010年6月,他執教的《餘弦定理》公開課,得到了深圳市專家的肯定,並作為示範錄像課被送往廣東省教育廳。2012年,他的課例《空間幾何體的結構》在深圳市中小學優質課例視頻資源徵集及在線展播活動中榮獲“優質課例視頻質量獎”,並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出版向全國發行。2012年,他參加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的“廣東省2012年南粵名師大講堂——走進惠州”送培下鄉系列活動,進行了“同課異構”,得到了高度讚譽。2013年,他為教育部“影子校長”跟崗培訓的校長們上了題為《等差數列的性質與應用》的公開課,教學效果良好。

腳踏實地,以科研助教研

林偉老師認為,只有把課題問題化,把工作科研化,教育科研才能親近教學,才能走進課堂,藉助科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以研促教,使自己的職業生涯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是否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對一個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科研是教師成長與進步的槓桿,也是教師加速成長與進步的必由之路。林偉老師的成長與進步,也得益於教育科研的滋潤與支撐。在20多年的科研道路上,林老師以課題為船,以學習為風帆,走出了一條“學習——實踐——反思——寫作”之路。

林老師重視課題研究。他認為,課題要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實踐中來,在實踐中“做”,在思考中超越自我。每研究一個課題,他都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思考選題目標,做到“四要兩不要”,即要具有超前意識,要提出獨到見解,要有創新的思路,要服務於教學實際;不要好高騖遠,不要重複他人。其次思索課題實施的計劃,努力做到“三性”,即構思的邏輯性、觀點的科學性、過程的完整性。就這樣,林老師從最初參加市級課題“學導法”的研究,到主持市級課題“培養問題意識與問題思維”的研究,再到自己獨立主持省級課題“高效課堂”的研究,他在科研中思索,在科研中提升。

在主管學校教研工作時,林老師堅持多個“結合”,即把深入課堂聽課、幫助教師磨課、自己上引路課、外出看課觀摩等,與開發教學案例、總結教學經驗和規律相結合;把讀書閱刊、同事交流、問題爭鳴等學習研討活動,與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相結合;把整體教學視導總結、錄像或現場教學評優總結、教學質量評估總結、優秀論文評選總結等,與總結教學經驗教訓、調查教研工作相結合;把設計專題研究方案、實施專題研究、總結專題研究成果,與撰寫教學論文、著書立說相結合;把準備教材教學輔導、各種專題教學講座、骨幹教師課堂培訓、教學幹部培訓等講稿,與著書立說、撰寫教學論文相結合……在教研與科研的多個“結合”中,追求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更大的提升。

學習、實踐之餘,林老師說,他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大的愛好,就是及時反思、整理和總結,及時坐下來,將自己在教學和教研工作中獲得的認識、經驗、體會,通過提煉、昇華,記錄下來,形成文字。這些年來,他一共撰寫出了八九百萬字的教學教研經驗、總結。

20多年來,林偉老師主持和參與了十多項課題研究。如“中學數學導法教改實驗”研究,“思維學導法”教學實驗研究,中國教育學會確立的“十五”規劃立項項目《思維學導法與學生素質培養的實驗研究》,深圳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初高中過渡階段數學學習狀況分析及教學探究》,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立項項目《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研究》等。撰寫了220多篇教學論文,在《數學通報》《數學教育學報》《中國教育學刊》等刊物上發表,有40篇獲國家級或省級獎勵。其中有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廣東省第一屆和第八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一等獎,有一項獲得教育部第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參與編著《名師談數學教與學》等10多本書,出版了個人專著《數學教學論》《思維學導式數學教學概論》《在研究中尋找數學真諦》等9部。

回顧28年的奮鬥拼搏之路,林偉老師總結道:“刻苦學習,為我的潛心實踐指明瞭方向,為我的反思總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潛心實踐,為我的刻苦學習提供了廣闊的運用空間,為我的反思總結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題材;勤於反思總結,為我的刻苦學習不斷增添新的動力,鞭策和敦促我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就是在“學習——實踐——反思——總結”這個螺旋式上升的循環往復、不斷深入的研究過程中,林老師成長著,豐富著,提高著。

對於未來的專業發展,林偉老師表示,他將安安靜靜讀書,認認真真教書,自自在在寫書。不刻意成名成家,順其自然才是真,保持自然才是好。在讀書、教書和寫書中,感悟生命。

此文已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雜誌上發表,未經許可,不能轉載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