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暴雷!非法集資者爲何獨愛精準圍獵這羣人?

频频暴雷!非法集资者为何独爱精准围猎这群人?

看廣告,賺外快

投資境外公司獲高額回報

投資養老產業可“免費養老”

有這樣的好事?

遇到這種情況,您一定擦亮眼睛,

這有可能是非法集資的“華麗包裝”

频频暴雷!非法集资者为何独爱精准围猎这群人?

不法分子以高額回報為誘餌

引誘老年人參與所謂的投資活動

為防止老年朋友們上當受騙

請接著往下看

↓↓↓

北京大興檢察院發佈

非法集資精準圍獵的投資人案件的特點

手握退休金、生活圈相對封閉的退休人員

很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看重的“資金池”

特點1:手握閒錢有時間 重點被“關照”

檢察官指出,雖然非法集資類犯罪在集資時不以特定對象為目標,但為了有效拉投資,非法集資人在向不特定的人群宣傳時會針對某些人群進行重點宣傳。手中有多年積蓄、時間相對充裕的退休人員,就成為了被重點“關照”的人群。

比如,在辦理劉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投資人張某(女,58歲)在參加涉案理財項目的宣傳活動時,針對自己投資方面的諮詢,先是有宣傳活動的講師解答,發現其有投資意願後,店內總監介紹項目情況,最後總經理介紹理財項目的具體情況,且多次邀請張某到店內對其進行項目宣傳以打消其疑慮。最後,張某投資涉案項目,損失300萬元。

特點2:信息不對稱 圍繞熱點做文章

檢察官指出,集資者圍繞時代熱點做文章,利用信息不對稱,讓退休人員難以辨識、誤入漩渦。尤其在非法集資逐漸呈現項目“脫實向虛”,越來越具有移動互聯時代特色時,老年人更容易被非法集資項目的虛假宣傳所騙。

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專業金融知識、信息閉塞且對網絡知之甚少,在投機心理的驅使下,無法對“終端”、“互聯網+”等熱詞為噱頭的非法集資行為進行識別和防範,給了非法集資者可乘之機。

比如,徐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2013年9月至2016年間,徐某某在北京市大興區以加盟“廣東封面”多媒體終端機名義,向投資人盧某(女、61歲)、李某(女,58歲)、林某某(男,75歲)等40人進行宣傳,投資人稱對項目根本不瞭解,只是覺得“挺新穎”、“前景好”就投資了,最後損失1000餘萬元,其中林某某一人損失170餘萬。

又如任某某、劉某某於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間,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以“中國物聯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山東“菏澤物聯網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融資為名,向社會公開集資,投資人王某(女,64歲)、任某(女,64歲)只參加一次酒會,認為項目“很時髦、高端”就投資了,最終損失50餘萬元。

特點3:善打感情牌 小恩小惠拉關係

非法集資行為從行為性質上看還是一種產品銷售行為,在強調集資項目高回報的同時,提供好的“投資體驗”也是吸引投資的重要手段。

退休後生活圈相對封閉、子女忙碌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在高回報高收益下,能為其提供舒心的體驗是決定其投資的重要因素。

在多起案件中,許多老年投資人有一個共性的特點:非法集資者對他們特別熱情、說話特別甜,像對待家人一樣噓寒問暖,還送禮品,感覺很親切,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一樣相信。

檢察官稱,集資人員善打感情牌,利用小恩小惠拉近關係,步步引誘老年人進行投資。

比如,劉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投資人王某(男,66歲),退休後經常一個人在家,在自己家小區旁認識了發小廣告的董某,見董某很熱情就與其交談起來。你來我往幾次後,董某見關係拉近,開始向其介紹宣傳投資項目,王某先後三次投資近百萬元購買投資項目,損失80多萬元。

特點4:受騙要面子 忍氣吞聲私了

檢察官在辦案過程中發現,部分老年投資人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或者從事政府、教育、醫療等行業,很難接受自己被騙的事實,認為被騙很沒面子,於是不敢和家人提起,默默選擇不報案或找非法集資人私了。

比如,黃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投資人劉某(女,63歲)退休前系公務人員,她得知被騙後沒有到公安機關報案,也未告訴家人,而是拿著黃某某之前給她寫的優先償還的個人擔保到檢察機關希望與黃某某私了,在檢察機關的建議下才去公安機關報案。

频频暴雷!非法集资者为何独爱精准围猎这群人?

記得常回家看看

多給老人一些溫暖

讓欺詐的魔爪遠離老人身旁

綜合法制日報、威海經偵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