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繼續說士族門閥:

河東衛氏

衛氏雖然不是‘河東三望’,在漢魏之際也是非同一般的門閥。好多人對士族門閥有些誤解,認為士族一般都世代為官、榮寵無兩,其實與權柄相比,好多士族更注重家傳、品行。

這次說的河東衛氏就以家傳淵源著稱,每一代都能出一兩個聲聞四方的人物。

講到衛氏,就要從衛康叔說起。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將弟弟衛康叔封於衛,位置大致在殷商故地。(紂王庶兄微子啟受封宋國,而衛康叔治下的臣民大都是殷商後裔,所以這兩個國家關係很親近)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衛瓘高祖衛暠原籍代郡,後死在河東,子孫也就落戶到河東郡。(從這裡可以看出,河東衛氏跟衛青、衛子夫之間關係不大)

河東衛氏真正顯達還是從漢末開始的

衛覬

字伯覦,河東人。衛覬才思敏捷,少年就以才學著稱,投奔曹操後,任司空府屬官。後來衛覬官至尚書,曹丕繼位之後,管理典章制度,為華夏文化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衛家的家學也從衛覬開始,衛覬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足以與鍾繇並駕齊驅。

(在古代治經研學,是迅速為家族積攢聲望的捷徑之一。衛覬、衛瓘、衛恆、衛夫人,這可都是流傳後世的書法家)

衛瓘

衛覬之子,字伯玉,河東人。

衛瓘有名的的事蹟就是在滅蜀,先平鍾會再殺鄧艾,風頭出得老大了。晉朝建立後,升任司空,領太子少傅,榮寵無兩。晉惠帝繼位之後,衛瓘與賈南風不和,被殺。衛瓘書法師從大書法家張芝,書法造詣也相當之高,唐代張懷瓘將衛瓘章草定為‘神品’。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張芝是很有名的,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為‘書中四賢’

衛恆

衛瓘之子,字巨山,河東人。

因為衛瓘被賈南風所殺,衛瓘幾個在世兒子也都處死,衛恆就是其中之一。衛恆雖然官職不顯,不過也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衛瓘就說‘我得伯英(張芝)之筋,恆得其骨’。

衛恆是晉惠帝時人,之後就是‘八王之亂、衣冠南渡’了,而河東衛氏迅速衰落就落在衣冠南渡上面。

衛璪,衛恆之子,也是當時書法家。衛恆死得早,衛璪倉促擔任家主,就要面臨‘八王之亂’‘衣冠南渡’這樣的大亂世,最後衛璪後死於劉聰之手。

衛玠

衛恆之子,衛璪之弟。中原大亂,衣冠南渡,因為河東衛氏老一輩都被賈南風所殺,衛玠明顯有點鎮不住場面。特別衛玠南渡時候已經晚了,只能暫時在江夏定居。衛璪死後一年,衛玠病死,河東衛氏人才出現斷層。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之後河東衛氏也就小貓一兩隻,衛瓘玄孫衛崇繼承江夏郡公爵位,而衛崇曾孫衛嶼時期,朝廷要收會爵位,將準備將衛氏踢出士族,後來衛嶼請人共議,得以保留。

龍亢桓氏

龍亢這個地方,好多人都沒聽說過,它位於譙國龍亢(現今安徽)。龍亢桓氏屬於譙國桓氏的一支。(古代氏族都分大宗小宗,比如中行氏、智氏都出自荀氏,可是晉國末期中行氏、智氏枝繁葉茂,荀氏這個大宗反而壓不住這兩個小宗。)

桓氏出自齊桓公,以諡號為氏,認真說起來桓氏出自姜姓。

桓榮

桓榮,字春卿。桓氏遷入沛郡龍亢後,並不顯赫,只是小地主而已,真正讓桓氏名滿天下就是桓榮。

桓榮年少好學,隻身入長安求學,十幾年都未曾回家。桓榮文采顯達,卻不巧碰上亂世,無奈逃入江淮,以傳道解惑為生。劉秀平定天下,已經六十多的桓榮被徵辟為官,奉命教授太子劉莊《尚書》。

劉莊繼位後,尊桓榮以師禮,封桓榮為關內侯,任桓榮兩子為郎官。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桓鬱

桓鬱,字仲恩,沛郡龍亢人,桓榮之子,官至太常。桓鬱還是走的兩漢名士的路子,早年以教書育人為業,後入朝出仕。能官至九卿,可見桓鬱還是有點真本事的。

桓焉

桓焉,字叔元,沛郡龍亢人,桓榮之孫,桓鬱之子。桓焉也是勤讀詩書,後為郎官,後又為步兵校尉。漢順帝劉保為太子時,桓焉任太子太傅,最後因母喪,去職。

(桓焉這個太子太傅有點弱雞,沒頂什麼用。漢安帝死後,皇后閻姬等人為亂,廢掉劉保,改立劉懿為帝。

劉懿病死,劉保藉助宦官孫程等人誅殺江京,驅逐閻姬,登基為帝,桓焉官拜太傅,後任太尉。)

桓典

桓典,字公雅,桓焉之孫。桓典早年也是教書先生,門徒數百人,後蒙司徒袁隗徵辟,官拜御史。桓典為人正直,曾與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導致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建安年間,桓典因謀誅宦官,官拜光祿勳。

桓彝

桓彝,字茂倫,桓溫之父。好多人以為桓彝成名是因為兒子桓溫,其實桓彝也是一個牛人。桓彝祖上雖然出過桓榮、桓焉,不過已經沉寂了兩三世,桓彝為了躋身名士之流,經常與謝鯤、阮孚為伍,舉止也變得十分怪異。

所為名士名流,就是奇裝異服、披頭散髮、聚眾吸五石散(五石散,張仲景用來給人治病用的,結果被這些名士當毒品用)。桓彝這樣作踐自己也是有用的,桓彝在江左名氣越來越大,與謝鯤、阮孚等人並稱‘江左八達’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桓彝與晉明帝謀劃平定王敦之亂,後死在蘇峻之亂中

桓溫

桓溫,字元子,桓溫是龍亢桓氏真正扛鼎人物。桓彝被韓晃所殺,涇縣縣令江播也有參與,桓溫雖然年僅十五歲,卻立志復仇。江播死後,桓溫混入弔喪隊伍中,連殺江播兩子,被人稱讚。

桓溫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出任琅琊內史。桓溫真正名聲鵲起是沿江而上滅亡成漢,這次大勝不僅擴充了桓溫的實力和名望,桓溫也被封為徵西大將、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桓溫最有名的事蹟,要數三次北伐:

第一伐前秦:桓溫兵出兩路,一路由司馬勳兵出子午道,牽制前秦西線軍力;桓溫自己率一路由襄陽去淅川,過武關直取關中。自從衣冠南渡後,這是晉朝第一次陳兵長安城下,無數百姓、官軍失聲痛哭。可惜晉軍糧草不足,再加上前秦堅壁清野,桓溫無奈只能挾三千戶百姓後撤。前秦軍隊趁勢出擊,銜尾而上,晉軍大敗,第一次北伐失敗。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桓溫進不了長安,是桓溫根本不想進入長安。

桓溫問王猛:我討伐逆賊,救民於危難,三秦豪傑為何沒人歸附我呢?

王猛說:公深入數千裡,長安近在咫尺,您卻沒攻下。百姓不知道您的想法,所以不敢來。

從這裡可以知道,桓溫當時攻下長安,佔據關中易如反掌,卻因為他一點私心沒有動手,真可惜!

關中乃天下福地,西可去涼州西域,東可下洛陽青冀,四周地勢險峻,關隘重重。要是桓溫真佔據關中,以荊襄蜀地為後方,天下哪還有鮮卑什麼事啊。)

第二次北伐姚襄

羌人姚襄圍困洛陽,桓溫率兵去救,大敗姚襄。這時候文盧、李弘等人在桓溫後方生事,桓溫回守荊州,命人平叛,卻不想司隸、豫州、兗州、青州再度失陷,第二次北伐也是功敗垂成。

第三次北伐前燕

徐州、兗州刺史郗愔修書給桓溫,郗愔之子郗超在桓溫手下任參軍,心知桓溫手段和野心,於是暗自把父親書信毀掉,偽造書信,自稱郗愔病老。

桓溫順勢把郗愔調離,自己兼顧徐州、兗州刺史,控制郗愔的軍隊。桓溫率領大軍北伐前燕。桓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進逼前燕。當時大旱,水路不同,桓溫命人開鑿水渠,船隻由清水進入黃河。

(清水是河流名,就是濟水自鉅野澤一下的那段河流,流經河南、河北、山東。

金鄉是在現今山東西南。)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郗超建議從速攻克鄴城,儲存糧食,這樣就算桓溫不能勝前燕,也可以明年再次征伐。桓溫不聽,就這樣戰事硬拖到七月,前燕大將慕容垂率八萬大軍迎戰桓溫,雙方大戰於枋頭(河南浚(xun)縣)。桓溫命豫州刺史袁真平定譙梁,然後打通石門水道。(石門,是古地名,在今滎陽,汴河流入黃河口。)

結果袁真一直打不通,以至於桓溫沒有糧食匱乏,只能後撤,結果被慕容垂七千騎兵大敗。

桓溫三次北伐失敗,威望大大減弱,可是桓溫實權反而增強。北伐前燕失敗後,桓溫將罪責推給袁真,袁真心中怨懟,於是暗中勾結前燕。袁真死後,袁真之子袁瑾為豫州刺史,桓溫興兵討伐。袁瑾等人大敗。桓溫將袁瑾等兵將宗族皆被斬首,妻女被凌辱,所屬乞活軍被坑殺。

桓溫不僅排除異己,還廢皇帝司馬奕,立司馬昱為帝。桓溫老年昏聵,朝中公卿股慄不安,索性桓溫最後病死。

士族門閥:河東衛氏(衛玠)、龍亢桓氏(桓溫)

桓溫死後,兒子桓玄為嗣子。後桓玄篡位,自稱為帝,追封桓溫為宣武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