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我喜歡在夜晚寫東西,但不喜歡在晚上畫畫,一是我感覺光線不好,二是我覺的這個時間能思考點事兒。深夜可以給我安靜和孤獨的感覺。我喜歡尋找孤獨感,在此之中尋找創作靈感。我想寫一個悲傷的故事,很多時候有點感覺,一到要寫又沒了。我討厭凌亂無序的房間,但喜歡去髒的、臭的、破敗的、荒涼的地方窺探,看那裡的環境和人的。我對難聞的氣味很敏感,每當走過汙水橫流的菜市場,特別是賣肉的攤位時,都得快走幾步,免得聞到不舒服,可我去市場賣肉的時候、挑選肉的時候就聞不到。我總在想肉攤老闆會不會一開始也不喜歡那裡的味道,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聞不到了。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健康教育1》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健康教育2》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健康教育3》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肉與骨》

中學時代非常喜歡聽beyond樂隊,他們讓我知道了一個叫曼德拉的男人,他為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黑人兄弟姐妹蹲了大獄。我當時正處在叛逆期,又不愛學習,沒什麼歷史知識,聽到這消息一定是熱血沸騰的。後來通過看電影長了不少知識,這些黑奴並不容易,吃不飽穿不暖,經常還捱打,就彷彿是舊社會被地主資本家壓迫下的底層人民。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老黑奴》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流鼻血》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窮光蛋》

我關心底層人,因為我就是底層人民出身,我從小在窮人堆兒里長大,眼瞧著這些幹著最髒最累的工作但拿著最少收入的人是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合就是我的悲歡離合。那裡的人們遠比飢寒交迫的奴隸要幸運的多,他們可以吃飽穿暖,還不怎麼受欺負,他們都在頑強的活著,他們也有屬於他的理想,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被不應該被嘲笑的,那便是出身和理想。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米酒與柿子餅》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孝母與餅》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溫暖的家鄉》

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哭,我就在想,人一生下來為什麼是哭而不是笑呢?他一定愁哭的,愁這一生要面對多少事兒!生活中這些亂七八糟雞毛蒜皮的事你想想不頭疼嗎?那也得活著,苦中作樂罷了。話又說回來,哪能都是讓你煩心的事兒呢?人生也有很多樂趣啊。生活對於我來說就好像一大盆餡兒,我用繪畫當皮兒,什麼時候算是到頭呢?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蘇打水與旋轉麵包》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心不在煙》

鄒濤:“生活是餡兒,藝術是皮兒”

布面油畫作品《鹽與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