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3月5日,东中国海,美军一架F-35B“闪电II”战机在两栖攻击舰“黄蜂”号上垂直着陆成功,意味着历经多年研制的F-35B战机开始首次舰上部署,而且第一站就是部署亚太。这不仅仅是人类首个隐身舰载机投入部署,而且咱家门口又多了个美军航母编队。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黄蜂”远征打击群来了

飞机来自驻日美军VMFA-121中队,16架F-35B都是去年万里迢迢从美国本土飞来的,而且是F-35B“闪电”的首次海外部署。作为美军最新的第五代战机,F-35B除了有很强的隐身能力、打击能力、先进航电和网络化作战能力之外,还有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能在两栖攻击舰上起降,取代古老的AV-8B“海鹞”。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而另一个主角两栖攻击舰“黄蜂”,排水量4万吨,虽然是老舰,但2013年开始经过了现代化改造,不仅各种装备焕然一新,最新版本,而且专门能够搭载至少12架F-35B,专门从美国本土调到亚太来。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此外,美军还从美国本土调来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 105, DDG 104,都已经抵达日本,以增强整个编队的攻防能力。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除了上面这些新兵,还有一艘船坞登陆舰,一艘船坞运输舰,陆战队31远征队一个加强营的人员和装备。他们加在一起构成了美军所谓的“黄蜂”远征打击群。作为驻日美军“里根”航母打击群的补充。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黄蜂”远征打击群即不是一个简单的两栖编队,也不是一个小航母编队,其实具有对海、对空、对陆、两栖等多方面作战能力,可不好对付。原因有四:

1、相对“辽宁”,战机不多,能力不俗

虽然4万吨的“黄蜂”只能搭载10-20架F-35B肥电,数量上不如24架舰载机的6万吨大辽。但殊不知:首先,作为首个部署的五代机,F-35B与J-15在隐身、航电等各方面具有不小的代差。其次,F-35B和黄蜂的组合,已经是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的可部署状态。2017年以前就完成了12架最大出动波次、昼夜起降、最大横风/海况/升沉/侧倾/不对称挂载/最大挂载等绩效条件测试和舰机适配测试训练,成熟度更高。所以美军才敢在亚太来晃悠显摆。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2、网络化分布式新技能

虽然“黄蜂”打击群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甚至预警直升机都没有,但美军似乎不担心。究其原因,一方面亚太地区美军情报侦察通讯指挥体系保障很先进完善。二来,F-35B作为五代战机,已经开始玩网络化分布式这套。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2016年9月F-35B成功进行了NIFC-CA实弹打靶,即F-35B升空探测到地平线外来袭的低空掠海反舰导弹,然后通过MFADL数据链分享给地面站,地面站转发给一个模拟的“宙斯盾”系统,后者在看不到来袭导弹的情况下,发射“标准6”导弹成功敲掉了目标。

如果换做“黄蜂”打击群,那就是:1架或多架F-35B威胁方向上雷达组网探测,发现来袭目标,共享给“黄蜂”或者直接给护航的“阿利伯克”,“伯克”直接发射“标准”导弹拦截目标。

这也是美军发言人称F-35B的航电和网络化作战水平比空军现役F-22A还高一点点的底气啊!

全战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真网络化扁平化“传感器——射手”的分布式协同,武器级协同。

3、火力投送+兵力投送,灵活性更强

航母是单纯的火力投送平台,而“黄蜂”打击群老底子还是3艘两栖战舰+500人陆战队远征队,所以还保留了相当的兵力投送能力,打一场特种作战或者营级规模的两栖战信手拈来,尤其是防御兵力有限的岛礁作战,那么中低强度对抗中,能完成的任务更多,灵活性更强,对它们的防范会很头痛,花招太多。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4、花样翻新,样式创新

最后,美军陆战队四等人,围绕两栖攻击舰和F-35B也搞了很多创新,如: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两栖攻击舰+F-35B组成的“制海舰编队”战术,抢航母饭碗啊;

东南亚选323个起降点,供F-35B搞“蛙跳”战术;

两栖舰+F-35B+MV-22,组成“海-岸-海”的24小时两波次“穿梭空袭”战术;

对南海岛礁的F-35B+MV-22的400海里防区外岛礁打击/夺礁战术;

对南海岛礁/一岛链的陆战队突然增兵,岛礁岛链“桥头堡”战术;

……

总之,新玩具推动新玩法。“黄蜂”远征打击群的出现,可不仅仅是多了个“小航母编队”那么简单,需要仔细应对,不可掉以轻心,也不能用老经验去套。

美隐身舰载机首秀东海,小航母编队如何搅动亚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