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3月5日,東中國海,美軍一架F-35B“閃電II”戰機在兩棲攻擊艦“黃蜂”號上垂直著陸成功,意味著歷經多年研製的F-35B戰機開始首次艦上部署,而且第一站就是部署亞太。這不僅僅是人類首個隱身艦載機投入部署,而且咱家門口又多了個美軍航母編隊。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黃蜂”遠征打擊群來了

飛機來自駐日美軍VMFA-121中隊,16架F-35B都是去年萬里迢迢從美國本土飛來的,而且是F-35B“閃電”的首次海外部署。作為美軍最新的第五代戰機,F-35B除了有很強的隱身能力、打擊能力、先進航電和網絡化作戰能力之外,還有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能在兩棲攻擊艦上起降,取代古老的AV-8B“海鷂”。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而另一個主角兩棲攻擊艦“黃蜂”,排水量4萬噸,雖然是老艦,但2013年開始經過了現代化改造,不僅各種裝備煥然一新,最新版本,而且專門能夠搭載至少12架F-35B,專門從美國本土調到亞太來。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此外,美軍還從美國本土調來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DDG 105, DDG 104,都已經抵達日本,以增強整個編隊的攻防能力。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除了上面這些新兵,還有一艘船塢登陸艦,一艘船塢運輸艦,陸戰隊31遠征隊一個加強營的人員和裝備。他們加在一起構成了美軍所謂的“黃蜂”遠征打擊群。作為駐日美軍“里根”航母打擊群的補充。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黃蜂”遠征打擊群即不是一個簡單的兩棲編隊,也不是一個小航母編隊,其實具有對海、對空、對陸、兩棲等多方面作戰能力,可不好對付。原因有四:

1、相對“遼寧”,戰機不多,能力不俗

雖然4萬噸的“黃蜂”只能搭載10-20架F-35B肥電,數量上不如24架艦載機的6萬噸大遼。但殊不知:首先,作為首個部署的五代機,F-35B與J-15在隱身、航電等各方面具有不小的代差。其次,F-35B和黃蜂的組合,已經是具備初始作戰能力IOC的可部署狀態。2017年以前就完成了12架最大出動波次、晝夜起降、最大橫風/海況/升沉/側傾/不對稱掛載/最大掛載等績效條件測試和艦機適配測試訓練,成熟度更高。所以美軍才敢在亞太來晃悠顯擺。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2、網絡化分佈式新技能

雖然“黃蜂”打擊群沒有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甚至預警直升機都沒有,但美軍似乎不擔心。究其原因,一方面亞太地區美軍情報偵察通訊指揮體系保障很先進完善。二來,F-35B作為五代戰機,已經開始玩網絡化分佈式這套。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2016年9月F-35B成功進行了NIFC-CA實彈打靶,即F-35B升空探測到地平線外來襲的低空掠海反艦導彈,然後通過MFADL數據鏈分享給地面站,地面站轉發給一個模擬的“宙斯盾”系統,後者在看不到來襲導彈的情況下,發射“標準6”導彈成功敲掉了目標。

如果換做“黃蜂”打擊群,那就是:1架或多架F-35B威脅方向上雷達組網探測,發現來襲目標,共享給“黃蜂”或者直接給護航的“阿利伯克”,“伯克”直接發射“標準”導彈攔截目標。

這也是美軍發言人稱F-35B的航電和網絡化作戰水平比空軍現役F-22A還高一點點的底氣啊!

全戰場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真網絡化扁平化“傳感器——射手”的分佈式協同,武器級協同。

3、火力投送+兵力投送,靈活性更強

航母是單純的火力投送平臺,而“黃蜂”打擊群老底子還是3艘兩棲戰艦+500人陸戰隊遠征隊,所以還保留了相當的兵力投送能力,打一場特種作戰或者營級規模的兩棲戰信手拈來,尤其是防禦兵力有限的島礁作戰,那麼中低強度對抗中,能完成的任務更多,靈活性更強,對它們的防範會很頭痛,花招太多。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4、花樣翻新,樣式創新

最後,美軍陸戰隊四等人,圍繞兩棲攻擊艦和F-35B也搞了很多創新,如: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兩棲攻擊艦+F-35B組成的“制海艦編隊”戰術,搶航母飯碗啊;

東南亞選323個起降點,供F-35B搞“蛙跳”戰術;

兩棲艦+F-35B+MV-22,組成“海-岸-海”的24小時兩波次“穿梭空襲”戰術;

對南海島礁的F-35B+MV-22的400海里防區外島礁打擊/奪礁戰術;

對南海島礁/一島鏈的陸戰隊突然增兵,島礁島鏈“橋頭堡”戰術;

……

總之,新玩具推動新玩法。“黃蜂”遠征打擊群的出現,可不僅僅是多了個“小航母編隊”那麼簡單,需要仔細應對,不可掉以輕心,也不能用老經驗去套。

美隱身艦載機首秀東海,小航母編隊如何攪動亞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